全球最古老层孔海绵化石亮相,生物矿化研究有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与韩国古生物研究团队等,在湖北宜昌远安县发现约4.8亿年前的层孔海绵化石,这一发现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包括提前造礁层孔海绵化石记录、拓展对早期动物生物矿化能力的认知等。

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又有了一项重大的新发现。4月4日传来消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携手韩国古生物研究团队等,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有了惊人的发现——约4.8亿年前的层孔海绵化石。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嫘祖冠毛层孔海绵(Lophiostroma leizunia sp. nov. Jeon)。值得一提的是,这可是全球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层孔海绵化石。

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直接将造礁的层孔海绵的化石记录提前了约2000万年。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早期礁生态系统和生物矿化演化的独特机制,为古生物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

全球最古老层孔海绵化石亮相,生物矿化研究有新突破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过去的研究表明,海绵化石骨骼的建造材料要么是碳酸钙,要么是硅。然而,这次对嫘祖冠毛层孔海绵的研究有了全新的发现。该海绵竟然是通过氟磷灰石来构建骨骼的,这种情况在整个海绵类中从未被发现过。这一新发现意义重大,它确立了多孔动物门是第一个已知的利用硅、碳酸钙和磷酸钙三种主要生物矿物质的后生动物门。早期层孔海绵骨骼中磷酸盐的存在,大大拓展了人类对早期动物生物矿化能力的认知,也表明早期海绵可能具备多样化生物矿化策略所需的遗传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在礁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形成复杂的礁结构,并且在框架构建以及结合其他造礁生物组分方面表现出色,这些造礁生物组分包括钙微生物、石松海绵、瓶筐石、棘皮动物等。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早期的层孔海绵建造的礁结构的复杂性,完全可以媲美后来的礁生态系统。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认为,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可能代表着磷酸盐生物矿化的早期“实验品”。在后来海洋化学变化的大背景下,它逐渐被基于碳酸盐的海绵所取代。这一现象也强调了环境因素在塑造生物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对于科研人员深入理解早期生命演化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为未来研究早期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同时也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复杂性在约4.8亿年前的地球历史早期阶段就已经存在,为探讨现代海洋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本文介绍了在湖北宜昌远安县发现的约4.8亿年前的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化石,它是全球最古老的层孔海绵化石。这一发现提前了造礁层孔海绵化石记录,揭示早期礁生态系统和生物矿化演化机制,拓展了对早期动物生物矿化能力的认知,强调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演化的重要性,为早期生命演化、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以及现代海洋生态系统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线索。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192.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