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推出的播客节目“907编辑部”,阐述了在视觉信息时代声音复兴的意义,以及该节目希望通过声音传递国际热点背后故事的宗旨。着重讲述了首期节目聚焦韩国政局动荡,围绕尹锡悦弹劾案展开多方面讨论,并给出了本期对谈的主播、嘉宾以及节目时间轴等信息。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热烈欢迎大家来到“907编辑部”!
在历史的长河中,媒体机构曾凭借着那激昂的文字书写出辉煌的篇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视觉信息以其便捷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媒体机构也在这个被视觉信息统治的当下不断遨游探索。在不知不觉之间,有一种最古老却又最温暖的信息传递方式——声音,正悄然复兴。它就像是一股清泉,缓缓地缓解着人们日益严重的“视觉疲劳和信息焦虑”。而且,声音还激发起了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与共情,为人们构筑起了一片可以尽情思考的思想栖息地。
在如今这个仅用140字或者一帧影像就能定义世界的快节奏时代,我们深刻地明白,公众对于深度对话的渴望从未有过丝毫的减退。播客可不是算法制造出来的碎片化回声,它更像是一场温暖的精神围炉。那些被热搜关键词折叠起来的复杂议题,在记者、观察者以及新闻当事人的娓娓讲述中,我们仿佛放慢了时间的脚步,能够真切地触碰事件最本真的肌理。
在这场“听觉复兴”的汹涌浪潮中,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经过精心筹备,焕新推出了一档播客节目——“907编辑部”。这档节目可不仅仅局限于讲述编辑部的故事,我们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声音,为大家传递国际热点新闻事件背后那些更多有趣的观察和鲜活的故事,与大家一同去探索这个既真实又多元的精彩世界。
首期节目,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韩国政局的动荡之上。从去年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戒严,到12月14日他在国会被弹劾,再到今年4月4日宪法法院对弹劾案进行宣判,这期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编辑部的记者和编辑们每日都在紧密跟踪事件的发展,码下了上万字的资料。我们和大家一样,内心迫切地想要知道尹锡悦最终的结局究竟会是怎样。在宣判之前,我们就弹劾案的法律程序、争议焦点,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大家都知道,罢免总统需要宪法法院目前的8名法官中至少6人赞成。那么,这些法官的政治立场会不会对判决结果产生影响呢?
如果弹劾成立,尹锡悦的政治生涯无疑将会终结,同时他还会面临内乱罪等司法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呢?
倘若举行韩国大选,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能不能选出一位能够与在野党党首李在明相抗衡的人物呢?
要是弹劾被驳回,尹锡悦得以复职,会不会出现戒严2.0的情况呢?面对朝小野大的僵局,朝野两党又会如何进行一番激烈的乱斗呢?
因为戒严风波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韩国社会也变得愈加分裂。那么,韩国社会将会如何对弹劾案的结果作出反应呢?
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目前迫切需要恢复政局稳定的韩国,又将怎样重新修复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呢?
我们将在这一期节目中,为大家一一解读这些问题。
-本期对谈-
主播:张无为
嘉宾:陈沁涵
-时间轴-
0:00 – 11:39 弹劾案三大核心争议
12:18 – 24:21 可能引发的政治地震
25:05 – 32:44 撕裂的社会图谱
33:31 – 40:00 外交废墟重建战
本文介绍了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推出的播客节目“907编辑部”,强调声音复兴的意义及节目传递国际热点背后故事的宗旨。重点阐述首期节目聚焦韩国尹锡悦弹劾案,提出多个围绕弹劾案的疑问并将在节目中解读,还给出了对谈主播、嘉宾和时间轴等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