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调降中国评级遭反驳,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全方位提升

本文围绕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一事展开,详细记录了财政部对此的看法,阐述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政策走向。

近日,财政部相关负责同志针对惠誉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这一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问:“在4月3日,惠誉对外发布报告,宣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 +’调降至‘A’,请问财政部对此持怎样的看法呢?”

财政部回应称:在此次复评过程中,我们与惠誉评级团队进行了大量且深入的沟通交流。惠誉方面其实也承认,相较于其他同评级经济体,中国具备更为稳健的经济增长前景,并且在全球贸易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惠誉却固守原有的评级方法,作出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失偏颇,根本无法充分、客观地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也与国际国内市场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一致认知相悖。对于惠誉的这一做法,我们深表遗憾,并且不予认可。

中国经济拥有坚实的基础、众多的优势、强大的韧性以及巨大的潜力。其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从未改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同样没有改变。以2024年为例,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实现了5%的增长,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从生产要素层面来看,中国的人才红利、存量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等优势在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各个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丰富的存量资本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技术的不断进步则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从结构转型角度而言,新兴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从宏观政策方面来讲,逆周期调控的效能在不断提升,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挑战;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为经济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经济向好发展的势头得到了不断巩固和增强。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并显效,国民经济延续了向新向好的态势,发展质量也在稳步提高。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均在4.5%以上,接近中国政府确定的5%左右预期增长目标。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市场也纷纷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看多中国的声音日益高涨。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市场活力、政策效能以及发展韧性都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向好的势头在持续巩固,新的增长空间正在逐步打开。

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更加注重打好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将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等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为中国经济增长蓄力赋能。同时,中国政府也预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将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并动态调整政策储备,确保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对此表示有失偏颇且不予认可。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众多、潜力巨大,当前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国际机构也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未来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预留政策空间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世界带来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259.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