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总工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提升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该措施涵盖四个方面共十五项内容,旨在多维度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近日,天津市总工会出台了一项重要举措——《关于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提升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此措施主要分为四个关键方面,共计十五项具体内容,为推动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
一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创新性地打造了班组、荧屏、云上、书屋、展馆、驿站这六大场景思政课,让职工能够在多样化的场景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劳模宣讲团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每年预计覆盖职工达50万人次以上,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职工。
三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职工书画展、职工演讲比赛、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职工的崭新风貌和文明素养。
在深化维权服务方面:
一方面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积极参与劳动法律政策的制定工作,大力推进“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分配激励机制。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常态化推动治理职工欠薪工作,推动平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围绕劳动基准、算法公平等核心诉求开展协商,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坚持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协商、厂务公开和职工董监事等制度,积极开展职工代表提案、职工代表巡视、职工代表评议、职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让职工能够充分参与企业和社会的民主管理。
此外,还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擦亮春风送岗、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服务品牌,做实持卡会员专享救助、在职职工重大疾病及住院互助、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女职工安康“四项保障”,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关怀。
在创新矛盾化解机制方面:
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帮扶人”的作用。
落实发现报告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的作用,及时了解职工诉求、发现矛盾隐患。
落实研判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工会 + 法院 + 检察院 + 人社 + 司法”协作联动机制,推进劳动争议“商、调、裁、诉、援、执”“六位一体”阵地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协同推行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
落实推动化解机制,落实“职工吹哨、工会主席报到”,开展工会主席接待日活动,组织工会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建立“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包到底”“四个一”工作机制。
落实帮扶救助机制,及时开展现场救助、实施住院慰问和大病救助等帮扶,用好工会智能法律服务“一张网”,打造“15分钟职工法律服务圈”,推进各区总工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工会帮就业”活动。
在推进工会自身改革方面: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加大“两新”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力度,巩固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建会成果,推动50人以上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建会入会,最大限度推动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扩大工会的覆盖面。
加强工会阵地建设,推动市、区两级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赋能增效,通过工会服务、联合运作、孵化培育、委托服务、入驻运营、公益创投等多种形式,打造“一站式”服务职工综合体,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推行工会干部能力提升“百千万”计划,市、区两级工会每年选派100名工会干部赴企业、乡镇(街道)、社区蹲点、挂职锻炼,组织1000名工会干部与1个“两新”组织、1个企事业单位、1名一线职工和1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结对,每年分级分类培训工会专兼职干部、工会社会工作者20000人次,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我和一线劳动者在一起”工作制度,示范带动广大工会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解万家忧”,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努力争当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天津市总工会出台的这一措施,从思想政治引领、维权服务、矛盾化解机制和自身改革四个方面入手,涵盖了十五项具体内容,全面且细致地为提升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有助于推动工会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职工群众谋福祉。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