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金兆芃:在涩北气田书写十年匠心传奇

33岁的金兆芃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响应号召回到青海油田,在涩北气田工作十余年,他在岗位上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出气井综合“诊疗法”,成功解决气井异常问题,还在全国采气工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

在青海油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青年,他叫邢生祥。

33岁金兆芃:在涩北气田书写十年匠心传奇

这幅画面由赵春青绘就,而画面背后的主角之一,便是今年33岁的金兆芃。他是青海油田采气一厂生产运维中心二号运行组的一名班站长,已经在涩北气田这片热土上坚守了10余年。

2014年7月,金兆芃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彼时,“支援西部”的号召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心中回家的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父辈扎根的地方——青海油田。“觉得熟悉、亲切,心里踏实。”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他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要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继续在这高原油田上扎根生长。

走上工作岗位后,金兆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非石油相关专业的科班出身,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刚到场站,他就像一块渴望知识的海绵,抱着流程图,一路追着师傅问个不停。那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师傅又是无奈又是欣赏,笑着骂他“犟牛”。正是这股子犟劲,让他在几年的一线岗位学习实践中,逐渐熟悉并理解了场站的工艺流程。他对每一步工艺、每一条原理、每一台设备结构都钻研得透彻明白,这也为他日后高效管理气井、给气井“防病治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处置气井异常问题的过程中,金兆芃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能力。他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擅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还总是喜欢琢磨多种方法来寻求最优解。

有一年冬天,金兆芃所在的班站有一口高产井遇到了麻烦。一到后半夜,管线就会被冻住。每天凌晨4点多,室外温度低至零下30摄氏度以下,寒冷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试图将一切活动都冻结。但金兆芃和同事们没有退缩,他们来到这口气井边,用开水对着冻堵的位置一直浇,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冻得手脚都麻木了,可他们依然坚持着,直到把管线暖热、化开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金兆芃没有仅仅满足于解决当下的问题。他一边琢磨解堵过程中的最优用水量、最佳时间等问题,一边深入分析管线冻堵的深层原因。最终,在不影响周边气井的前提下,他通过合理调节加热炉温度、调整节流前后压差、优化工作制度,成功解决了管线冻堵这一难题。

解决涩R30 – 2井复杂问题的经历,至今仍让金兆芃记忆犹新。“当时,气井排查时,发现这口井的油压升高,但是套压变化不大。这口井进行单井计量,结果产气量增加,但产水量却降低了。”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的情况,金兆芃凭借日常积累的经验和在技能竞赛中学到的动态分析方法,综合判断可能是气井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出砂。对气井进行测试作业后,他终于找到了“病根”。原来有5根气井管柱出现了大面积腐蚀穿孔,将腐蚀管柱全部更换完毕后,气井又恢复了正常生产状态。

去年底,在四川彭州举办的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气工大赛暨中国石油第三届创新大赛竞赛中,金兆芃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摘得个人银牌,创造了青海油田在国家二类竞赛中的最好成绩。

金兆芃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青海油田,扎根涩北气田十余年。他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掌握气井管理技能,善于解决气井异常问题,在工作中展现出智慧与担当。最后在全国采气工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青海油田争光,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与奋斗。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56.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