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绿色转型的先锋典范 探秘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零碳密码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包括其零碳生产的实现方式、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及在标准制定和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探索,展现了该园区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开栏的话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工厂与园区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推进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的建设,无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全国众多地区纷纷开始探索建立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积极推动经济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从今天起,本版开设“人与自然·走进零碳园区(工厂)看转型”栏目。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探寻各地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中的生动案例和鲜活实践,讲述绿色转型发展的精彩故事,展现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初春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内,寒意尚未完全消散,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光伏、光热、氢能、储能等企业都在加速生产,那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和随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绿色电力,并输送到园区的各家企业;园区内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将企业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后,重新输回企业循环使用。

目前,园区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废水循环利用率更是达到了95%。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通过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绿色产业链的构建等创新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探究竟,看看园区是如何实现零碳生产的。

园内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同时充分利用循环水,整个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实现了抵消归零。

那么,什么是零碳园区呢?专家介绍,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周期内,通过清洁技术的支持、碳回收技术的应用、能源储存交换等多种方式,对碳排放进行减少、抵消或清除,最终在核算周期内使碳排放总量实现“归零”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远景项目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远处大型风力发电机正随风缓缓转动。作为最早入驻零碳产业园的企业,远景动力鄂尔多斯电池超级工厂一期项目已经全部投产,每天能够生产电池电芯3万颗。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鄂尔多斯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实现绿色转型。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建刚介绍:“我们当地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广阔的土地,同时零碳应用场景也十分丰富,像新能源重卡、光伏储能产业集群等,这些都为发展零碳产业园提供了有利条件。”

于是,在202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开始尝试打造零碳产业园。然而,在园区建设初期,标准编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碳计量等工作都没有先例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供遵循。

徐建刚告诉记者:“我们一边摸索,一边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标准建设。先后参与了《零碳产业园建设规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等多项国家、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从规划布局、统计核算、减排路径等多个方面,为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和保障。”

2022年3月,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获批建设。同年4月8日,远景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远景鄂尔多斯基地副总经理王尧介绍:“我们配套建设了4万千瓦的风光新能源项目,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绿电。对于剩余的用电需求,我们优先采购绿电指标。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循环水,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实现了抵消归零,真正做到了零碳生产。”

据了解,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配套建设了38.5万千瓦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了新能源的就地转化。目前,园内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

零碳园区并非真的没有碳排放,而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同时通过技术和工艺的提升,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在零碳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的中控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看到,上游光伏企业产出的浑浊废水,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以及膜处理等一系列过程后,最终变成了清澈的再生水。

中铁上海局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党支部书记高伟介绍:“这是目前国内光伏领域最大的工业废水零排项目,由中铁上海局承建,目前日处理废水规模约5万吨。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将上游光伏企业的废水处理后,重新输回上游光伏企业循环利用,回用率达到了95%。”

这个项目基本满足了园区内多家新能源企业的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高伟还表示:“剩余的浓盐水则通过蒸发结晶工艺进行处理,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盐,这些工业盐可以进行二次销售,为光伏废水处理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园区内的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反射镜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按照严格的要求对玻璃原片进行检验。

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怀新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曲面和平面反射镜主要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这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绿色发电方式,不需要消耗矿物燃料,更加环保。”

据了解,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绿电使用比例达到了80%,热力也由绿电加热提供。企业92%的用水实现了循环利用,剩余的水则进入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最终产出用于绿色产业的产品。

窦怀新表示:“今年我们将与园区合作,建设一个以光热为支撑、为整个园区提供绿色热能的‘零碳’供能体系。”

在距离企业15公里的苏布尔嘎镇,当地不少牧民已经用上了该企业研发的小型化民用光热系统。据估算,每户牧民单个采暖期可节省40%的供暖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00千克。这不仅减轻了牧民的生活负担,还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

近年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不断引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华景、隆基等10家企业,形成了集风能、光伏、光热、氢能、储能、新能源重卡等为一体的“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条。通过将绿色能源用于生产零碳产品,推动了零碳工业体系的逐渐形成。

2024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新能源产值达到了200.9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了“双赢”。

零碳园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园区管理和企业生产提出了更加精细、全面的环保要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也面临着不少难点和问题。

蒙苏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招商局局长何宏治表示:“一方面,鄂尔多斯地处西部内陆,吸引发达地区头部企业落地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在绿色电力系统配套、相关标准认定以及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面对这些问题,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先行先试,积极展开探索。

何宏治介绍:“我们配套打造了零碳创造中心、青青客舍、实验转化基地等科技人才服务基地,搭建了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使企业能够无缝衔接、就近融入‘风光氢储车’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

在标准制定方面,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先后发布了零碳园区建设的多项自治区地方标准。徐建刚介绍:“我们还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制定了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建设导则》,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布,并将在园区内进行实践检验。”

在绿色产品认证方面,园区于去年8月成立了净零工业环境服务(内蒙古)公司,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管理、绿色低碳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园区还建立了能碳管理平台,目前已有52家规上企业接入该平台。

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崔永平表示:“零碳园区建设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零碳生态,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兴业富民示范地。以建设绿色电力消纳集中地、绿色制造业集聚地、绿色商品出口贸易集散地为牵引,着力打造零碳产业园升级版,提升绿色转型竞争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包括其零碳生产的实现途径、绿色产业的发展成果以及在标准制定和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探索。该园区通过创新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绿色转型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432.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