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行业投资逻辑将迎大变革?,人形机器人投资泡沫隐现,朱啸虎言论或成行业转折点

本文聚焦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这一事件,深入分析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当前的投资现状和商业化困境,并将其与朱啸虎过往投资共享单车的经历进行对比,探讨了该行业投资逻辑的转变。

在投资界,朱啸虎可谓是声名远扬。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或许还停留在共享单车风靡时期,他对ofo那极具眼光的投资。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剖析朱啸虎在共享单车投资上的成功秘诀,会发现他对共享单车未来发展的精准预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光荏苒,当时间来到2025年,AI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席卷而来。此时,朱啸虎再次以其犀利的风格,对人形机器人领域做出了预判。3月28日,在一次对话中,朱啸虎表示,由于“商业化并不清晰”,即便在行业高度共识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批量退出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

朱啸虎的这番言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投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被很多人视为“撤退宣言”。不少人开始担心,这一言论会对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融资计划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朱啸虎的言论,人形机器人的创业者们率先发起了回击。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就直言朱啸虎的言论“短视”,是“用眼前来否定未来”。他还指出,“朱啸虎是非常成功和精明的商人,但很多创业者和他不同”。

除了创业者,就连曾经和朱啸虎站在同一阵线的经纬创投的张颖,也站到了朱啸虎的对立面。张颖质疑朱啸虎的言论可能会损害行业的声誉,他直言“朱老板别闹”,还表示朱啸虎的言论可能会影响其在未来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

尽管朱啸虎的言论遭到了创投圈的诸多批评,但如果我们将他的言论与他以往投资共享单车的作风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性。

估值过高,人形机器人不再有“天使轮”

在很多人眼中,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第一印象就是高昂的估值。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到A轮,甚至B轮才能达到的估值,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早已司空见惯。

星海图的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融到1亿美金只是一个小门槛。3月26日,它石智航宣布融资1.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蓝驰、启明、联想创投、高瓴创投等,这些投资机构不仅提供资金,还注入了产业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它石智航才刚刚成立50天。

同一天,阿米奥机器人完成亿元种子轮融资,由安克领投、Z基金和险峰长青跟投。几天后,千寻智能完成了5.28亿元人民币pre – A轮融资,领投方是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 P7,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东方富海、华控基金等多家产业资本深度参与,老股东还有达晨财智这样的老牌人民币基金。而这家公司也仅仅成立了一年多的时间。

除此之外,在朱啸虎发表言论前后,还有诸多其他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获得了高额融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金额早已不是互联网时代种子轮、天使轮的规模,更多的是达到了A轮,甚至B轮的水平。

如此巨大的融资金额背后,反映的是人形机器人高昂的估值。对于很多刚刚成立,甚至还停留在图纸阶段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来说,这样的高估值意味着投资机构资金成本的大幅增加。可以说,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早已没有了“天使轮”的概念。

高额投资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并不顺利

虽然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投资门槛很高,但在商业化路径上,却并不像融资额度那样乐观。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deepseek的崛起以及宇树科技在春晚上的精彩亮相。然而,这两家公司只是成百上千人形机器人公司中的少数。

多名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及投融资负责人表示,人形赛道的投资人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专门关注水下项目,早在2022年就已存在,主要挖掘学院派创业者;一类专门投资硬科技,投资路径从自动驾驶到大模型再到具身,投资受赛道波动影响较小,这类投资人占比很高;还有一类是在人形机器人兴起后,关注度才大幅提升,这类机构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是引导基金。

无论哪种类型的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硬伤,即缺少相对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宇树科技早在几年前就已实现盈利。但对于其他创业公司来说,要找到像宇树科技那样的商业化路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当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不顺利时,创业公司只能依靠融资来维持发展。然而,过高的估值让投资机构在进行人形机器人投资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对于朱啸虎来说,他或许早已洞察到了这些问题,从投资角度判断,人形机器人延续融资的发展路线图已不具备太大的发展潜能,所以他才会对人形机器人“开炮”,并批量退出相关创业公司。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过去的共享单车

对于朱啸虎这样的投资人来说,对任何项目的投资和赛道的布局,都会从行业和赛道的增长性以及资本的回报率来考量。如果将朱啸虎当下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与他以往投资共享单车的经历进行对比,会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年,朱啸虎投资共享单车,是看到了后期共享单车的火爆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回报率。如今,他对人形机器人投资的判断,也是基于对资本回报率的考量。据朱啸虎透露,某人形机器人项目在B轮估值3亿美元退出,账面回报率300%,但企业实际年营收仅800万美元,现金流缺口达2700万美元。

如果后期人形机器人公司无法通过自身商业化盈利来填补这一缺口,也无法在资本市场上持续融资获得更高估值,那么其发展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AI极速发展的背景下,所有人都相信具身智能的未来是确定的,人形机器人将是其终极形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形机器人的投资逻辑已不再是互联网时代的投资逻辑,而是需要长期陪跑和赋能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本回报。而朱啸虎仅用互联网时代的投资逻辑来看待人形机器人投资,所以得出了当下人形机器人已不具备投资价值的结论。

无论人形机器人是否存在朱啸虎所说的泡沫,对于该赛道的投资,已不能仅仅依靠传统逻辑来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找到与这个赛道相契合的投资逻辑和模式,才是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当朱啸虎抛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言论时,他似乎又一次预判了一切。这不仅是投资机构投资逻辑的大调整,也是AI时代创业者创业逻辑的大洗牌。对于朱啸虎这样的投资人,以及人形机器人的创业者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被投资机构所接纳,才是保证人形机器人走出以往发展路径和怪圈的关键。

本文围绕朱啸虎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这一事件展开,分析了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估值过高、商业化不顺利的现状,将其与朱啸虎投资共享单车的经历对比,指出该行业投资逻辑需转变。强调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要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才能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良性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2452.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