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剧《古如歌》在鄂尔多斯大剧院的精彩上演,展现了鄂尔多斯古如歌这一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独特魅力。不仅介绍了演出带给演员和观众的美好体验,还阐述了该剧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以及鄂尔多斯古如歌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探讨了其为内蒙古文旅带来的新机遇。
舞台之上,那模拟雷鸣闪电的虚实场景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在璀璨的光芒映照下,上百名演职人员齐声高歌,那洪亮的歌声宛如天籁,久久回荡在夜空之中。演出结束一天后,81岁的古日巴斯尔依旧沉浸在歌舞剧《古如歌》所营造的美好氛围里。
古日巴斯尔是鄂尔多斯古如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之一。18日晚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大剧院,靠后出场的他回忆道,“当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好多岁”。
图为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的歌舞剧《古如歌》。
令他尤为难忘的是,虽然在歌舞剧《古如歌》中,他的出场时间仅有短短几分钟,但古如歌那悠扬的歌声与小天鹅舞蹈相结合,形成了美妙的旋律,带给他满满的满足感和强烈的震撼。
现场观众王倩也感慨道:“在这美妙的旋律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人们忘却了世间的烦恼与忧愁,心中只剩下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赞美。”鄂尔多斯古如歌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音乐,让王倩在看完整场演出后便深深喜欢上了它。
图为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的歌舞剧《古如歌》。
歌舞剧《古如歌》导演查格德尔苏荣介绍说:“在本剧的结构设计中,我们巧妙地借鉴了希腊戏剧中歌队的形式,使得鄂尔多斯古如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被赋予了现代艺术价值。”
他还表示,在表达呈现形式上,《古如歌》运用了跨界融合的手法,创新设计了阴阳(光和影)舞台,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效果。投影技术让草原、星河、沙漠仿佛“活”在了观众眼前,带来了沉浸式文旅视听的独特魅力。
图为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上演的歌舞剧《古如歌》。
鄂尔多斯古如歌是蒙古族原生态歌唱艺术,它演唱旋律优美独特、节奏舒缓自由、风格高贵典雅,备受关注,被专家学者誉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蒙古族音乐“活化石”。2008年,鄂尔多斯古如歌入选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后,鄂尔多斯古如歌开始逐步“走出去”。自2016年以来,鄂尔多斯杭锦旗古如歌艺术团不仅在中国香港的演出取得成功,还前往蒙古国、保加利亚进行表演。该艺术团还荣获了第九届世界民俗锦标赛金奖。
在鄂尔多斯古如歌“出圈”的当下,鄂尔多斯的一些古如歌乐队,还多次受邀参加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国际媒体称赞古如歌独特的喉音唱法(即呼麦)和悠扬的马头琴伴奏为“草原上的天籁之声”,其表演“充满力量与灵性”。许多国际音乐博主和文化爱好者纷纷分享鄂尔多斯古如歌的表演视频,并配文点赞。
在社交媒体上,鄂尔多斯古如歌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2023年,鄂尔多斯古如歌主题音乐会通过直播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2024年,鄂尔多斯杭锦旗与山东曲阜合作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鄂尔多斯古如歌直播观看量超3000万人次。
外界认为,鄂尔多斯古如歌通过“文化 + 旅游 + 演艺”的模式吸引游客,正在为内蒙古带来文旅合作的新机遇。
查格德尔苏荣认为,“歌舞剧《古如歌》的上演,让古老的鄂尔多斯古如歌完成了现代重生,它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在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市场。”
本文围绕歌舞剧《古如歌》的上演,展现了鄂尔多斯古如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从演出的精彩呈现到艺术形式的创新,再到古如歌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其为内蒙古文旅带来的新机遇,全方位展示了这一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现代重生。古如歌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还在当代艺术领域积极探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