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首轮年度评估展开,介绍了评估依据的多源数据和多项指标,以及最终呈现出的监管成效和生态稳定状态等内容。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的首轮年度评估工作在近日圆满完成。评估结果清晰地表明,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我省在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方面取得了颇为不错的成效,整体生态状况正处于积极的好转状态。
此次评估工作有着严谨且科学的依据。它是基于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所获取的多源数据,从多个重要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其中涵盖了保护面积、用地性质、生态功能以及管理能力等。具体而言,通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人类活动影响面积、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植被覆盖指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与落实、公众满意度、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事件等8项关键指标,对2023年和2024年甘肃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评估。
评估结果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态势。2023年至2024年,甘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1.37平方公里。而且,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和人类活动面积的变化幅度极其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充分说明生态状况基本处于稳定的良好状态。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首轮年度评估工作,基于多源数据和8项指标评估2023 – 2024年情况,结果显示监管成效较好,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基本稳定,生态呈好转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