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泰公司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公司创始人文开福在公司面临困境时套现12亿跑路,国资接盘花费50多亿仍未能挽救公司,15万多名股民血本无归,反映了公司治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资与做生意,本就是复杂之事。对于公司老总而言,其品行至关重要;而股民们,则似乎更多依赖运气。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深远,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
在江西,就有这样一位富豪,当他察觉到自己所在公司“发展不妙”时,果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迅速套现12亿,然后潇洒离场,将公司的“烂摊子”无情地丢给了国资。而国资为了弥补这个窟窿,不得不掏出50多亿资金。这一系列操作,让无数股民的希望瞬间破灭。
最令人痛心的,当属那15多万股民。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这家公司,然而最终却落得血本无归的凄惨下场。那么,这究竟是哪家公司?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此绝境的呢?
辉煌之下 暗流涌动
2003年,合力泰公司悄然诞生。它专注于液晶显示和触控模组领域,恰逢智能手机行业的爆发期,仿佛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技术实力,短短几年间,合力泰就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三星、华为、OPPO等知名品牌纷纷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公司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公司创始人文开福也因此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从一名普通员工起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路拼搏,最终成为身家百亿的富豪。他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成为众人眼中的传奇人物。
文开福
2014年,文开福带领合力泰借壳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那一刻,他意气风发,仿佛看到了公司更加辉煌的未来。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不经意间转动,智能手机市场很快就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市场增速放缓,竞争日益激烈,合力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持高速增长,合力泰开始大举并购扩张。这一系列举措看似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却暗藏隐忧。公司的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到2018年,短期借款就高达66.9亿元。与此同时,应收账款也在不断飙升,2018年底达到了惊人的83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出现了业绩增长但现金流为负的怪现象。2018年,合力泰净利润同比增长15.17%,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是负3.61亿元。这就好比一个人工资涨了,银行存款却越来越少,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财务状况。
合力泰
眼看着公司形势不妙,文开福开始频繁减持套现。他的这一系列举动,让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他到底套现了多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套现呢?
合力泰
董事长频繁套现 高达12亿
合力泰的麻烦远不止于此。公司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董事长文开福却开始了大规模的减持行动。从2018年到2019年,他通过各种方式套现了将近12个亿。如此大手笔的减持,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恐慌和不安。
文开福
更令人震惊的是,文开福还玩起了“障眼法”。2018年6月到9月期间,他安排了三个人用13个证券账户买卖合力泰的股票。买进1.1亿股,卖出6487万股,这种异常的操作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证监会经过调查发现,这根本不是正常的交易行为,而是明显的短线交易。而且,文开福作为公司实控人,大规模买卖股票却没有及时如实地告知公司,导致合力泰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
文开福
2020年3月,证监会对文开福开出了53万元的罚单,并要求他立即改正违法行为。然而,对于套现12亿的文开福来说,这点罚款简直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对他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与此同时,合力泰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有息负债规模高达15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就有66.9亿元。如此巨大的债务窟窿,仅靠公司自身的力量显然难以填补。
就在公司陷入绝境之时,一个“救兵”出现了。那么,这个“救兵”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又花费了多少钱来填补这个大坑呢?
国资接盘 花了50多亿弥补
当合力泰债台高筑、现金流吃紧之际,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挺身而出。这是一家由福建省国资委100%控股的企业,它的出现仿佛给合力泰带来了一线生机。
2018年10月,电子信息集团以6.86元/股的价格,从文开福手中接过了4.69亿股合力泰股票,总价款高达32.17亿元。这一举措让电子信息集团成为合力泰的控股股东,福建省国资委也成为了新的实际控制人。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
然而,国资接盘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电子信息集团接手后,发现文开福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业绩承诺“大坑”。根据协议,合力泰2018年到2020年的净利润不能低于13.56亿元、14.92亿元和16.11亿元。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大失所望。2018年公司勉强完成目标,2019年业绩开始下滑,2020年更是直接亏损,亏得一塌糊涂。按照协议,文开福应该支付的业绩补偿款高达37.75亿元,但他仅仅支付了2.98亿元,剩下的34.78亿元至今仍未支付。
文开福与他人合影
无奈之下,电子信息集团只好起诉文开福,要求他履行补偿义务。尽管官司打赢了,但钱从哪里来仍然是一个难题。为了缓解合力泰的资金压力,电子信息集团可谓是费尽心思。2021年,他们计划向合力泰定增募资28.7亿元。加上之前的收购款,电子信息集团前后一共投入了50多个亿。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
国资接盘原本是希望能够救活合力泰,但事情的发展却并未如预期那样顺利。那么,合力泰的困境是否得到了缓解?15万多名股民的投资是否安全呢?
雪上加霜 股民被坑
国资接盘后,合力泰的日子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疫情来袭,公司业绩遭受重创,巨亏31.19亿元。2021年虽然勉强扭亏为盈,但2022年又再次亏损34.66亿元。2023年情况更加糟糕,预计亏损高达90亿到120亿元。
沉重的债务压得公司喘不过气来。截至2023年12月,合力泰及子公司逾期债务高达16.96亿元。债主们纷纷起诉讨债,导致公司54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
股市
雪上加霜的是,2023年5月,合力泰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净资产为负,审计报告还被出具了保留意见。这一系列的变故让15万多名股东陷入了困境,新老股东之间也矛盾不断。
电子信息集团一直在努力挽救公司,先是增持股份,后又计划定增募资。然而,文开福该支付的业绩补偿款却始终不见踪影。债权人们也不甘示弱,2024年2月,有债主向法院申请对合力泰进行重整,这或许是公司在破产法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小股东们的处境则更加艰难。有的高位接盘,如今股价跌去大半;有的长期持有,眼看着股价从8元多跌到不到2元。面对如此困境,有人选择维权,有人选择割肉离场。合力泰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2023年2月曾暴涨近70%,但好景不长,很快又跌回谷底。最近,股价又莫名其妙地大涨,引来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函。
股市
这一地鸡毛的局面,究竟该由谁来收拾?重整能否成功?小股东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合力泰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数,等待着人们去解开谜团……
结语
公司治理不能只看表面,监管也必须跟上步伐。在合力泰的这场风波中,公司老总捞得盆满钵满后潇洒离场,而那些股民的血汗钱却打了水漂。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投资和企业经营中要保持警惕,加强监管,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详细讲述了合力泰公司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创始人文开福在公司面临困境时套现12亿跑路,留下巨额债务和业绩承诺。国资接盘投入50多亿仍未能改变公司的颓势,公司业绩持续亏损,债务问题严重,15万多名股民血本无归。这一事件凸显了公司治理和监管的重要性,警示投资者要谨慎投资。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