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立航科技,详细介绍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违法被立案调查和实施留置这一事件,还阐述了公司的应对措施以及该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回顾了立航科技此前不佳的业绩表现和面临的退市风险警示,对其未来发展表示担忧。
立航科技本就陷入业绩的困境之中,如今又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在3月21日,立航科技对外发布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违法,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董事长被立案,公司职责暂代
根据公告,由于刘随阳在留置期间无法履行董事长职责,按照规定需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暂代职责。经公司董事会过半数董事一致推举,由董事万琳君在刘随阳缺席期间,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的相关职责。
公告中还特别指出,公司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规范的治理体系,针对此次事件已做了妥善安排。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各项业务也在稳步推进中。公司方面表示,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及子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目前此次事件的调查进展以及最终结论仍是未知。立航科技表示会持续关注后续情况,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同时也会提示相关风险。
通常情况下,董事长在一个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董事长被立案,市场自然会对公司的合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走向产生质疑。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立航科技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迎来解禁潮,解禁数量高达5120.7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达65.73%,其中涉及股东就包括刘随阳。业内人士认为,此时董事长被调查,有可能会加剧市场对大规模减持套现的担忧。
可能被退市风险警示
实际上,在董事长被立案调查之前,立航科技就已经深陷困境。
1月22日,立航科技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 -9400万元至 -6800万元区间,年度营业收入预计在2.73亿元到2.93亿元之间。
公司对此解释称,主营业务受到行业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业务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较低,盈利能力下降。
由于立航科技已满足《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一)所规定的情形,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立航科技在1月23日和2月28日接连发出预警,称公司股票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极有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加“*ST”)。这意味着立航科技正站在退市的悬崖边上,有可能成为军工板块首家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披星戴帽”的企业。
资料显示,立航科技专注于航空领域,其业务覆盖飞机地面保障、试验检测设备,工艺装备,零件加工及部件装配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是国内航空工业重要供应商之一。
2022年3月,立航科技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开启了资本市场征程。然而,上市后立航科技的净利润便陷入亏损泥沼。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虽同比增长21.2%,但归母净利润仅为3509.48万元,同比下降49.73%,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48.57%降至2022年的42.43%。净利润下滑主要归因于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上升。
到了2023年,立航科技业绩下滑态势更为显著,全年营业收入约2.35亿元,同比下降36.5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6831.02万元,迎来上市后的首次亏损。毛利率更是进一步降至13.82%,相较于2021年的48.57%,大幅减少34.75个百分点。
立航科技解释称,受客户降本因素影响,产品毛利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主要产品地面保障设备受主机厂交付计划节点进度影响,交付数量相比同期减少,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净利润下降。
如今,董事长被立案调查无疑给本就艰难的立航科技雪上加霜。未来,立航科技能否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盈利能力,逐步重回正轨,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立航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违法被立案调查及留置的事件,公司虽表示日常经营不受重大影响,但该事件引发市场质疑。同时回顾了立航科技此前不佳的业绩表现和面临的退市风险警示,指出董事长被查让公司处境更加艰难,其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