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的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兼科技特派员罗艳婷,凭借自身努力和科技手段,从香菇种植起步,逐步破解种植难题,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贺州3月22日电 题:广西贺州农村妇女“变身”科技特派员 带活一方产业
记者近日踏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的田间地头,只要和村民们聊起罗艳婷,大家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罗艳婷身兼两职,既是当地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她凭借自己的专利发明,成功解决了香菇种植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为村民们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致富之路。时间回溯到2009年,罗艳婷为了照顾家庭,从外地回到家乡。她用借来的2万多元,毅然开启了自己的香菇种植事业。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缺乏技术和经验,我第一年种了8000棒香菇,可成品率只有一半,赔了不少钱。”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罗艳婷感慨万千。但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向种植大户请教种植技巧,还积极向当地农业专家寻求专业指导。皇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她种植的香菇迎来了大丰收,纯收入达到了5万余元。图为罗艳婷种出的香菇。谭小荣 摄 2017年,罗艳婷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在引进的栽培食用菌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她通过仔细分析成分、精心调整菌包配方,实现了生产成功率达95%以上的优异成绩,为菇农节约了10% – 15%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栽培成本,同时也保证了食用菌的高产高质。“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罗艳婷坚定地说道。自2020年以来,她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奋进,成功申报了《桑枝高效栽培榆黄蘑的方法》等2项发明专利,以及《一种食用菌种植装置》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还引入了6项核心发明专利,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食用菌产业技术专利池。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罗艳婷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她还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将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种植户。10多年来,罗艳婷先后引进并推广了10多种食用菌品种,填补了八步区及周边市场菌产品供应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种植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每户只能管理几千棒,发展到现在的几万棒;每亩的效益也从原来的2万元提升到现在的5万元以上。罗艳婷始终秉持着“蛋糕要分着吃才香”的理念,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周围民众投身食用菌生产。截至目前,她已经培训了3600多名农户,免费发放了8000份技术资料,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目前,罗艳婷的香菇基地建设得有声有色,拥有20个大棚和1个菌棒生产车间,培育的菌棒达120万棒,香菇产值达200余万元。基地的产品直接供应贺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带动周边16户发展香菇种植业,每年还为150多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本文介绍了广西贺州农村妇女罗艳婷从回乡种植香菇开始,历经创业挫折,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取得多项专利技术,提升香菇种植效益。她采用产学研融合方式推广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了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