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的一系列电池生产及材料采购动作展开,介绍了其从中国厂商采购电极材料、与龙蟠科技的合作情况,还提及常州锂源的业务动态、新型正极材料的突破以及再生技术的研发等内容。
3月22日消息,经The ELec证实,韩国知名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做出一项重要决策,其将从中国厂商处采购电极材料,随后在美国密歇根州开启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生产工作。
深入查询资料后发现,LG新能源早在去年12月就有了相关布局。当时,它与江苏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签署了一份采购修订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到2028年,LG新能源将从常州锂源采购26万吨LFP正极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这可是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签署的最大一笔交易合同,足见此次合作的规模之大、意义之重。
龙蟠科技在2月22日发布的一则公告进一步揭示了双方合作的深度。公告显示,LG新能源斥资1597.09万美元入股了常州锂源印尼子公司“锂源印尼”,并持有其20%的股份。“锂源印尼”的发展态势良好,首期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在2024年就已顺利竣工并投产,到2025年1月份更是迎来了首批产品的成功出货。目前,二期磷酸铁锂项目也已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产能达9万吨,于2025年2月初正式动工。
The ELec透露了一个有趣的信息,常州锂源目前用于生产电池正极材料的碳酸锂是从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的合资企业采购的。这也就意味着,LG新能源采购的这批正极材料本质上源头是宁德时代,对此,他们认为颇具讽刺意味。
常州锂源子公司的业务合作并不仅限于LG新能源。今年1月,它还与福特汽车旗下电池工厂Blue Oval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具体的材料单价将由双方根据协议条款逐月确定。
龙蟠科技史莹飞博士介绍了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本次推出的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S526,在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其粉体压实密度高达2.62g/cm³,具备大小颗粒极配合理、充放电容量高、平台容量占比高等诸多特性。S526还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粒度分布可控,碳涂层均匀,厚度保持在3 – 4纳米。
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往往采用二次烧结工艺。这种工艺存在明显的弊端,它采用修补式优化,流程冗长复杂,制造成本也十分高昂。而S526则另辟蹊径,采用一次烧结工艺,将传统多段式烧结流程简化为单次精准控温成型。这种创新工艺在确保产品颗粒级配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能耗、缩短生产周期。目前,S526已在锂源高压实正极材料产线完成多轮量产验证,实测数据与实验室指标高度吻合,这充分证明了其工艺的可靠性和产品的稳定性。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与华为合作开发了第一代LFP活性再生技术,并且已经完成了专利注册。再生阳极材料ZL301利用从废电池中回收的材料制造而成,其压缩密度达到2.39 g/cm³,放电容量为159.4 mAh/g,性能与现有的第二代LFP阳极材料接近,这为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LG新能源从中国厂商采购电极材料用于美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其与龙蟠科技子公司常州锂源的合作规模巨大。同时介绍了常州锂源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情况,以及龙蟠科技在正极材料和再生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示了磷酸铁锂材料市场的新动态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