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展开,介绍了今年的主题,重点阐述了2024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情况、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我国节水管理成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展。
今日(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如约而至。而从今天起一直到28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今年“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共同聚焦的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这一主题深刻体现了当下我国对于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发展方向。
就在昨天,水利部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情况。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下降到260.19万平方公里。与2023年的数据相比,减少了2.57万平方公里,减幅达到了0.98%。其中,京津冀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减幅最高,达到了2.48%,这一减幅是全国平均减幅的2.53倍。这充分显示出京津冀地区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大江大河流域的角度来看,各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均呈现出明显的好转趋势。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减幅为1.76%,而且各流域的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在节水管理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年节水量达到了10.8亿立方米,这相当于77个西湖的水量。2024年非常规水利用量也超过了220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我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同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41.7%、55.1%,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
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国也是全力推动。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连续三年保持在40项以上。2025年,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等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设将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介绍了“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相关信息,阐述了2024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情况,显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京津冀及大江大河流域成效显著。还提及我国在节水管理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如节水管理创新发展、非常规水利用量增加、用水总量零增长以及重大水利工程持续开工等,展现了我国水利事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积极进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