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大火致希思罗机场关闭,英国基建漏洞引集体反思,英国希思罗机场停电危机,暴露基建“韧性”短板

本文围绕当地时间3月21日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因附近变电站起火停电关闭这一事件展开,深入剖析了该事件背后反映出的英国关键基础设施缺乏韧性的问题,探讨了私营企业投资不足和政府监管缺失等因素,还提及英媒对此事的集体反思。

当地时间3月21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从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传出。由于附近变电站突发大火,火势凶猛异常,导致电力供应中断,这座在国际航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机场,不得不做出关闭所有空中交通的艰难决定。这一举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航空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大量飞往英国的航班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旅客的行程因此被打乱。

事件发生后,业内人士之间的相互指责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多家英媒也陷入了集体焦虑和质疑之中,将目光聚焦在了英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漏洞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总干事、英国航空前CEO威利·沃尔什(Willie Walsh)长期以来就对希思罗机场颇有微词。他尖锐地指出:“为何如此关键的基础设施——对英国乃至全球都至关重要,却完全依赖于单一电源,而没有备用电源?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这显然是机场规划上的失败。”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些专家的观点,将这起突发事件与英国以及欧洲此前在国防事务上遭受的挫折相提并论,称其为一个“巨大的警钟”。这表明英国在所有关键基础设施方面都缺乏韧性。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私有化程度位居全球之首,然而企业往往不注重在韧性和应急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专家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挺身而出,加强监管监督。

同一天,英国GB News发布了由前交通部政务次官罗伯特·考茨(Robert Courts,当时负责航空和海事事务)撰写的评论文章。文章中,考茨痛心疾首地指出,英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已经脆弱不堪。从电网、医院、电信和数字系统,到线上医疗服务系统,再到银行服务、交通信号灯、卫星系统和海底电缆等各个方面,漏洞几乎无处不在。他写道:“英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瓶颈问题无处不在,工程师称之为‘单点故障’,国防规划者则称之为‘靶子’。若这场火灾不能促使我们认真审视自身的弱点并制定解决策略,那我们就是在自寻死路。”

GB News认为,希思罗机场的大火应该成为一个转折点。与其让业内人士相互指责或“指点江山”,倒不如政府静下心来制定战略以加强安全。因为这不是单纯增加枪炮和军舰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私营企业能够独自填补的漏洞。

变电站大火致希思罗机场关闭,英国基建漏洞引集体反思,英国希思罗机场停电危机,暴露基建“韧性”短板

当地时间3月21日,英国希思罗机场因附近变电站起火暂时关闭。《金融时报》

和国防警钟一样,英国基建暴露“缺乏韧性”

据旅游数据公司OAG的统计数据,如果以国际旅客数计算,2024年希思罗机场是全球第二大繁忙机场,仅次于迪拜国际机场。如此繁忙的机场,却因为一场变电站火灾陷入瘫痪,其影响可想而知。据航班跟踪网站FlightRadar24的数据,截至3月21日,至少有120个正在飞往希思罗机场的航班不得不转至其他机场降落,还有航班在起飞后被迫返航,其它1351个原定于在希思罗机场起降的航班也受到了影响。

“附近变电站的火灾竟能让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陷入瘫痪,这一问题在白厅(Whitehall,英国政府部门所在地)引发了广泛讨论。”《金融时报》报道称,尽管起火原因尚不清楚,但由于变电站变压器内25000升冷却油的助燃,导致当时火势异常凶猛,足以损坏现场的备用变压器,并使整个变电站瘫痪。而由于这座变电站负责为希思罗机场二号和四号航站楼以及跑道的照明供电,因此才会引发机场被迫关闭这样的混乱局面。

尽管希思罗机场启动了柴油备用发电机,但这些发电机仅能维持机场的基本运营,无法支持全面运营。3月21日下午2点左右,电网工程师们重新配置了变电站,才恢复了对希思罗机场的供电。但之后仍花了数小时确认供电来源的可靠性,直到下午4点刚过,机场才宣布重新开放的计划,并定于晚上7点左右让首批航班起飞。

《金融时报》指出,这场突发事件过后,希思罗机场方面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解释自己为何如此容易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牛津大学基础设施专家迪特尔·赫尔姆(Dieter Helm)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警钟”,表明英国所有关键基础设施及其相互依赖性都缺乏韧性。“正如英国和欧洲在国防方面已经得到了一个巨大的警示一样,能源基础设施显然是首要目标。如果你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就需要在能源系统中具备更强的韧性。”

私营企业不重视“韧性”,政府监管何在?

希思罗机场CEO托马斯·沃尔德比(Thomas Woldbye)坚称,机场的应急计划是有效的。他表示,机场可以从其余两个变电站获取电力来维持运营,但将其电子系统转移到重新配置的电力供应上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失去了主要的电力供应……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故。我们失去的电力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用电量,而且我们的备用系统也按预期运行了,但它们并不足以支撑整个机场的运营。”他解释道。

变电站大火致希思罗机场关闭,英国基建漏洞引集体反思,英国希思罗机场停电危机,暴露基建“韧性”短板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英国伦敦西部海耶斯,消防员在希思罗机场供电的变电站扑灭火焰。视觉中国

希思罗机场由投资者财团私有,背负着超过190亿英镑的债务。长期以来,航空公司一直质疑其财务状况以及是否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有效投资。专家补充说,如今这场火灾突显了英国政府有必要对本国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监督。英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私有化程度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电力、天然气、电信和供水网络,以及港口和机场,均掌握在私人手中。

英国建筑产品协会的经济学主管诺布尔·弗朗西斯(Noble Francis)表示:“企业倾向于在维护、更新和扩大产能方面投入资金,但对于基础设施而言,需要在韧性和应急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便能够应对重大的突发性中断事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托尼·特拉弗斯(Tony Travers)也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国家基础设施资产如此容易受到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以及即使这些资产是私有的,政府中的哪个部门负责监管监督?”

英媒集体反思:“韧性”才是一个国家主权的基础所在

当地时间3月21日,英国《天空新闻》评论认为,希思罗机场因火灾而关闭的这起事件,轻一点说是令人尴尬的,但若严重一点说,则反映出英国基础设施存在重大漏洞,甚至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报道称,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旅游枢纽之一,希思罗机场被认为是英国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而当天的停电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暴露了该系统的整体脆弱性。

同一天,英国GB News也通过一篇评论文章警告称,该国的基础设施脆弱不堪,已经处于危险之中。这场大火,虽然只是让希思罗机场的电力供应中断,但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仅仅针对这座机场。文章认为,现在确实是时候要更认真地讨论安全了,但应该停止单纯地谈论“防御”,这远不止涉及枪炮和军舰,还包括电网、医院、电信和数字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从国民保健服务(NHS)的网络系统到银行服务、交通信号灯、卫星系统和海底电缆等各个方面,英国几乎从各个角度都存在漏洞。

文章还失望地提到,任何一位严肃的战略家都知道——关键在于韧性,但应该所缺少的不是知晓问题关键所在的人,而是一项总体战略,并由政府填补企业无法填补的空白。“希思罗机场的瘫痪可能只是运气不好和规划不周的结果,但它仍应被视作为一个警告。如果下次不是火灾,而是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协同网络攻击呢?或者是电信中断?或者是银行系统离线?或者是GPS干扰事件?”

在这家英媒看来,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暴露了英国在技术上的失败,还暴露了广泛广泛的政治失败:即认为“韧性”无关紧要的,或者更糟的是,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然而,并非如此,“韧性”才是一个国家主权的基础所在。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英国希思罗机场因变电站火灾关闭这一事件,揭示了英国关键基础设施缺乏韧性的现状。私营企业对基础设施韧性和应急投资的忽视,以及政府监管的缺失,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英媒的集体反思也强调了“韧性”对于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制定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489.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