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不进留不住”到“香饽饽”,单县村医改革成效显著,单县村医改革:以新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单县探索乡村医生“县招镇聘村用”改革的情况。改革解决了基层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举措吸引大学生村医上岗,还注重人才培养,最终取得了提升基层诊疗量、群众满意度等良好效果。

在基层医疗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难题。长期以来,乡村医生面临着待遇偏低、保障不足等困境,这使得基层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而单县,在全省率先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村医“县招镇聘村用”改革。

3月17日清晨,单县蔡堂镇郝庄村的村卫生室里,22岁的村医杨心怡像平常一样,点燃了艾草。不一会儿,淡淡的艾草香弥漫在整个卫生室。自从杨心怡来到郝庄村卫生室工作,每天上班她都会点上艾草,让村民们能在这清新的香气中就医,这成了村卫生室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这时,67岁的村民张洪田前来测量血压。杨心怡熟练地操作着血压表,很快数据便显示出来。“高压138,低压82,比上周降了6个点,降压药还得按时吃,每天遛弯别超过半小时……”杨心怡一边仔细叮嘱张洪田,一边将测量数据认真录入老人的电子健康档案。

为了解决基层医疗人才困境,单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孙继辉介绍,2023年11月,单县重点围绕村医身份转变、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等关键问题,以发布《单县支持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的十二条意见》为突破口,创新推出“县招镇聘村用”模式。每年统一招聘至少50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由乡镇卫生院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然后派驻至村卫生室。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村医岗位的吸引力,让村医岗位从以往的“备选项”变成了如今的“香饽饽”。

去年7月份,59名通过严格招考的大学生村医走上岗位,毕业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杨心怡就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之一。“编制待遇包含了‘五险一金’和绩效奖励,而且还能参与职称评定。”杨心怡说道。入职后,她积极融入村里的生活,逐渐和村里的老人熟络起来,对村里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为了方便村民就医,她在村卫生室的显眼位置留下自己的电话,只要村民有需要,她就会及时上门诊疗。一来二去,村里的老人们把她当成亲孙女一样,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给她送去一份。杨心怡坦言,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稳定性,让她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孙继辉表示:“通过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村医身份从个体转为编制人员,再加上每月补助金,村医待遇更加稳定,收入大幅提升,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单县推行“县招镇聘村用”改革不止于“招才”,更注重于“育才”。新入职的村医需要在镇卫生院接受集中培训,要通过农村常见病诊治、急救技能等多项考核才能正式上岗。同时,县级专家每月到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对村医进行“理论+实操”培训,以提升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质量。各镇卫生院还会对村医按出诊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考核,表现突出的可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交流,不合格则需待岗、重新接受培训。

“随着59名大学生村医进入村卫生室工作,全县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进一步降低,学历进一步提升。”孙继辉介绍道。目前,全县在岗村医1260名,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含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的乡村医生占比达54%,提前完成省级50%的要求;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6.3%,群众就医满意度提升至95%,2024年节约医保资金490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和医保资金支出压力。

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魏传永表示:“乡村医生是卫生医疗体制的基础,‘县招镇聘村用’新模式将村医职业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群众就近获得更优质、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夯实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底。”

单县通过“县招镇聘村用”改革,吸引了大学生村医上岗,改善了村医待遇,注重人才培养,使基层医疗在人员结构、诊疗量、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切实减轻了群众和医保资金压力,夯实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底。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967.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