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本文聚焦于姜宝林先生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的“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介绍了姜宝林的艺术背景、师承关系、获奖经历,详细阐述了展览的展品情况及艺术风格,还提及了他对展览举办地的看法,以及恩师对他的影响和评价等内容。

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辉,他们用自己的笔墨书写着时代的华章。一代艺术大家李可染与陆俨少先生,早在1987年,就曾同时为他们的学生姜宝林的个人展览题词。时光荏苒,38年过去了,当年的中青年画家姜宝林如今已是一位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耄耋老者。这一次,他带着两位恩师的珍贵墨宝,还有自己这几十年来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心血之作,亮相于上海海派艺术馆那宽敞巨大的展厅之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艺术的天空中再次绽放光芒。

3月21日,“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在上海盛大展出。此次展览可谓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共呈现了姜宝林的78件代表作品。这些作品被精心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个板块,并且以近年来创作的巨幅作品为主。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个神秘的世界,等待着观众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姜宝林,出生于1942年,山东平度人。他的艺术之路可谓是星光熠熠,1962年,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在那里,他有幸得到了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等大师的亲自传授,如同在艺术的海洋中找到了灯塔。1979年,他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成为了李可染的得意门生。如今,他身兼数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他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人瞩目,曾获“1992第26届蒙特卡洛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大奖——大公政府奖;1999年获得美国佛尔蒙特国际艺术创作中心富瑞曼国际艺术基金会艺术创作一等奖;2017年其瓷板画作品《东方之韵》获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大奖——终身成就奖“银柳叶奖”。

此次展览全方位地呈现了姜宝林先生在不同创作阶段的重要探索。展览中不仅有他早期开创性的白描山水作品,这些作品就像是他艺术生涯的基石,奠定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还有进一步抽象化的创新之作,它们突破了传统山水的界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新抽象”风格,仿佛是艺术世界中的一股清流,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此外,展览还特别展示了姜宝林先生在创作白描山水和积墨山水之余的花卉大写意作品。这些作品以轻松洒脱的笔触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就像是一首首欢快的乐章,成为他艺术创作中的另一种重要表达。

对于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这样的展览,姜宝林感慨万千。他表示:“海派绘画见证着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在历史上就有着兼收并蓄的风格。海派,说到底,就是守正创新,既保留着传统的韵味,又在不断地创新发展。既有笔墨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的意识观念。我的恩师陆俨少等先生更是海派艺术的重要绘画大家,所以可以说,我也是海派的一分子。这个展览在上海展出,尤其具有意义。守护笔墨是我的宗旨,走向现代是我的终极目标。”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在展览现场的入口处,陆俨少、李可染的题字格外引人注目。“要笔墨就是要传统。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赖以传承至今的创造精神,继承和创造才是传统的全部意义。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没有笔墨就不是中国画。”姜宝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这样说道。求学时,他有幸得到潘天寿、陆俨少、陆维钊、李可染等前辈的亲授,并且下了很大的功夫对黄宾虹、石鲁等大家的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深深体会到笔精墨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他认为,拥有的笔墨手段越多,创造的自由空间就越大,就越能胜任不断变化的新的艺术形式。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当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陆俨少先生和李可染先生的题词。1987年,姜宝林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人作品展时,两位导师分别为他题词祝贺。陆俨少题词:“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李可染先生题词:“实者慧”。这不仅仅是对姜宝林的评价,更是一种深深的厚爱。多年来,姜宝林以“关起门来做学问”的精神,践行着两位导师的要求,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画画。此次展览中,姜宝林将两位导师的题词再次展出,既是对恩师的深切纪念,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姜宝林回忆道:“当年我的个展开幕后,可染先生对我每一件作品都进行了点评,他看到陆俨少先生题词以后回去就题了《实者慧》三字赠我,意思是老老实实下苦功夫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最高的人就是要下苦功夫,做老实人。”他还说:“可染先生跟我们讲课的时候一再讲,你们要下笨功夫,下死功夫,要过笔墨关,没有笔墨哪有中国画?笔墨不老道,笔墨不能达到极致,这个画就没有感染力。”

姜宝林的艺术既秉承了李可染、陆俨少对他的教导和影响,又体现了他融通中西的世界眼光。他以文人画为根基,同时眼界开阔,对其他艺术种类兼容并蓄。他从山东老家的木版年画中发现了并排线条重复所产生的现代美感,从中得到启发,独创了白描山水。对于原始艺术、农民画、皮影、画像砖(石)等,甚至京剧服装袖子上的传统纹样、传统门窗的格子花纹等都能给他带来启发,就像是一个艺术的探险家,不断地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寻找灵感。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旷 》77.5cm×69.5cm 1998年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2023·11号》 144cm×368cm 2023年

《2023·11号》是姜宝林对贵州万峰林的生动描绘。这幅作品展现了积墨的平面化特点,积墨除了表现对象外,还是一种经过提炼的形式美元素。用笔的方向、粗细、浓淡基本一致,积墨形成的黑色块面,把白色的外轮廓线挤出,极具形式感,仿佛是一幅用墨色编织的梦幻画卷。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旷 》77.5cm×69.5cm 1998年

展览开幕当天,此次展览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先生与此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共同开启了一场直播导览。他们带领观众在线上“漫步”展厅,深入解析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与独特艺术风格,就像是两位艺术的导游,引领着观众走进姜宝林的艺术世界。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学术交流会现场

展览开幕当天,一场以“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画现代转型”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随即展开。与会专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他们纷纷赞赏了姜宝林在中国画现代转型探索上所取得的成就,就像是一场艺术思想的碰撞盛宴。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展览现场

艺海传承:姜宝林携恩师墨宝与佳作亮相上海,姜宝林现代笔墨展上海启幕,续写艺术传奇

展览现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陆俨少先生在姜宝林作品上题款:“宝林此作特有新意,须出示深觉英年奇气,有愧老迈。”字里行间透出对姜宝林的欣赏和鼓励。张仃则对时年45岁的姜宝林写道:“其人:北人南相,其艺:南北兼宗……我以为他已‘人到中年’底子很厚, 又积累了多年创作实践的经验,眼和手都达到较高的层次,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中,今后一定会不断地有新的突破”。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认为:“他(姜宝林)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艺术风格,但不属于古典的、传统的面貌。他在中西兼融的实践中做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和扬弃、强化与吸收,但却少有生涩怪异的毛病。他的创作观念无疑是现代且富有创造性的,但却没有脱离中国民族艺术的根脉。”

本文围绕姜宝林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的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展开,介绍了他的艺术背景、师承、展览情况及艺术风格特点。姜宝林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通中西,其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展览不仅呈现了他多年的艺术探索成果,也引发了学界对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讨论,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众多前辈和专家的认可。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058.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