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存储294层技术登顶,中国芯片产业逆境突围 长江存储294层3D NAND闪存突破:中国芯片逆袭之光

3D NAND存储芯片展开,先介绍了该芯片在数字设备中的重要性以及缩小工艺尺寸提升性能的局限性,接着讲述芯片制造商转向3D堆叠技术,中国厂商长江存储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突破,虽遭遇美国打压,但仍凭借“Xtacking 4.0”技术量产294层3D NAND闪存,最后强调这一成功体现了中国芯片技术的崛起和企业的创新精神与坚韧意志。

在如今的数字设备世界里,3D NAND存储芯片可谓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核心角色。无论是智能手机里为我们存储海量照片、视频和应用程序的存储空间,还是电脑中让系统和软件能够高速运行的SSD硬盘,都完全依赖于这一关键技术。它就像是数字设备的“大仓库”,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数据存储提供着坚实的保障。

不过,NAND存储芯片的发展路径和逻辑芯片有着很大的不同。逻辑芯片可以通过不断缩小工艺尺寸来提升性能,而NAND存储芯片却无法无限制地采用这种方式。研究数据显示,当工艺尺寸缩小到大约15至18纳米这个范围时,存储芯片的稳定性就会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也就是说,工艺看似越先进,芯片反而变得越不稳定,就好像一座高楼建得太急,根基不稳固就容易摇晃一样。

由于存储芯片对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缩小工艺尺寸显然不是它发展的唯一途径,更不是最佳选择。为了能够提升性能,芯片制造商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3D堆叠技术。从最初的32层,逐步发展到64层、96层、128层,再到后来的196层、232层,每一次堆叠层数的增加都代表着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这种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快的数据读写速度和更高的存储密度,就如同把原本一层的仓库改造成了多层的高楼大厦,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能够存储更多的东西。

在这一领域,中国厂商长江存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突破。它成为了全球首家量产232层3D NAND闪存的厂商,这一成就甚至超越了三星、美光等国际知名巨头,就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在芯片领域升起。然而,长江存储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国的警觉。随后,美国对长江存储采取了打压措施,限制半导体设备厂商向其出售先进设备,企图以此来阻碍长江存储的进一步发展。

但长江存储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相反,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新的突破。近日,知名机构techinsights在对长江存储的ZhiTai SSD TiPro9000进行拆解时,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长江存储已经成功量产了294层3D NAND闪存,这一成就很有可能再次让长江存储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这一技术的厂商,再次在芯片领域创造了奇迹。

长江存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突破,得益于其采用的“Xtacking 4.0”技术。该技术巧妙地利用混合键合技术,将150层和144层的存储单元进行混合拼接。通过直接键合的方式,使用两块晶圆最终实现了294层的堆叠。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存储密度和速度,还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绕开了对先进设备的依赖,成功突破了美国的封锁,就像是找到了一条绕过障碍的新道路,继续向前奔跑。

长江存储294层技术登顶,中国芯片产业逆境突围 长江存储294层3D NAND闪存突破:中国芯片逆袭之光

长江存储的成功不仅仅是自身的胜利,更是中国芯片技术崛起的一个生动缩影。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尽管美国的打压在短时间内确实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压力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了产业的全面崛起和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就像暴风雨过后的彩虹,中国芯片产业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未来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文先阐述了3D NAND存储芯片在数字设备中的重要性及缩小工艺提升性能的局限,接着说明芯片制造商转向3D堆叠技术,长江存储在此领域取得突破后遭美国打压,但凭借“Xtacking 4.0”技术量产294层3D NAND闪存,体现了中国芯片技术崛起以及企业应对外部压力的创新精神和坚韧意志,表明外部压力反而推动了产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119.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