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即将举行的一场围绕拟对华海运限制措施的听证会。该措施拟对中国航运公司及相关国际海上运输服务征收高额靠港费用,文章分析了这一措施的起源、公众意见以及可能对美国本土造成的严重反噬,同时探讨了美国借此复兴船舶制造行业的不现实性。
当地时间3月24日,一场极具影响力、可能重塑全球船舶制造业格局的听证会,即将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听证室盛大开启。
这场备受瞩目的听证会,主要围绕着拟议中的对华海运限制措施展开。该措施计划对中国航运公司以及与中国建造船舶相关的国际海上运输服务,征收高额的靠港费用。而这一限制措施最终是否实施,将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拍板决定。
美国此次针对中国造船业的举动,追根溯源,源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五大工会在去年3月份联合提交的一封请愿书。
在这封请愿书中,声称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存在“不合理和歧视性”做法,给美国商业带来了负担或限制,并且将美国造船业的衰弱无端地归结于所谓的“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到了2024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USTR)宣布,在综合考虑了请愿书和委员会的建议之后,决定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发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的调查。
图片来源:USTR官网
“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的船舶征税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USTR官网
以上这些都是USTR就拟议限制措施征集所得的公众意见。在USTR官网,类似这样反对的评论还有很多。发表意见的主体十分广泛,有的来自美国本土制造企业,有的来自跨境贸易商,还有的来自当地的集装箱码头等等。
作为USTR立法流程的一部分,公众可以在3月24日前提交意见。截至3月23日,USTR一共征集到了超260条评论,其中不少评论都对拟议限制措施持反对态度。
事实上,针对中国航运公司以及与中国建造船舶相关的国际海上运输服务征收高额靠港费用,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还会对美国本土造成严重的反噬。
专家陈军指出,一旦限制措施实施,航运公司受到的影响比造船企业更为直接,他们的海运成本将大幅提升。
据克拉克森统计,若保持当前运力部署并按照提案的收费结构组合,将导致海运额外成本大幅增加,理论上港口费用将高达400亿 – 520亿美元/年。
陈军还提到:“但他们不一定自己买单,可能会把运费提高,这样一来,美国产品出口、进口的运费都会变得更贵,而这些成本的提升最终都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和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约78%的货物贸易依赖海运,2024年进口总额达1.37万亿美元,涵盖计算机、手机、服装、家电、汽车零部件、食品等各类商品。针对特定船舶征收港口费用将直接推高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指出,征收港口费用政策可能影响几乎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船只,每年为美国消费者增加高达300亿美元的成本。
除了消费品,进入美国的有色金属、钢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也将大幅上调,这将间接影响到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发展。
从出口的角度来看,限制措施要求美国货物必须由美国建造、悬挂美国旗帜的船舶来运输,这将大幅推高美国出口产品的运费成本,降低其竞争力。
此外,陈军还指出,为了规避美国征收的高额港口服务费用,航运公司可能会尽可能减少涉及美国港口的航线。这将导致美国本土港口,尤其是小型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造成就业岗位的流失。
即便限制措施得以实施,美国想要借此实现船舶制造行业的复兴,似乎也并不现实。
除了前文提及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外,美国造船行业目前还面临劳动力不足以及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陈军表示:“美国经济已经‘脱实向虚’多年,目前最强的还是金融业、服务业,而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不会因为这样一项政策就把造船产业搞上去了。”
陈洋同样不看好美国造船行业的复兴。他认为,根据美国当前的情况,打压中国造船业只会导致中国的船舶订单外溢至日韩、东南亚、甚至是非洲,但不会回流至美国,“要知道他们在价格、效率、技术上根本不具备优势,差距很大。”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拟对华海运实施限制措施的听证会相关情况,包括措施内容、起源。着重分析了该措施引发的公众反对意见以及对美国本土经济多方面的严重反噬,如推高生活成本、影响制造业、减少就业等。同时明确指出美国借此复兴造船行业不切实际,凸显了美国这一举措的不合理性和损人不利己的本质。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