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雨山区:基层医疗守护居民健康,暖心故事不断上演

本文聚焦马鞍山雨山区的基层医疗服务,讲述了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居民健康监测的温暖故事,介绍了当地政府在基层医疗建设上的投入与成果,还展现了家庭医生的坚守初心和医联体慢病管理新模式等内容,全方位呈现了雨山区基层医疗的发展与进步。

马鞍山雨山区:基层医疗守护居民健康,暖心故事不断上演

画面中,家庭医生正上门为居民开展健康监测,这温馨的一幕正是马鞍山雨山区基层医疗服务的生动写照。

3月17日清晨,马鞍山雨山街道华天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黄敏和刘艳便早早来到湖南新村32栋106室。她们此行的目的,是为88岁的老太太黄中兰测量血糖和血压。见到两位医护人员,老太太满脸笑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激动地说道:“多亏了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检查,我的血压和血糖稍微有一点波动,她们就能及时发现。要是没有家庭医生,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在雨山区,有这样一群社区医护人员,他们如同默默无闻却温暖人心的守护者。他们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楼栋之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正是他们的付出,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且专业的基层医疗服务。这些平凡却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像一股股暖流,不断温暖着每一个居民的心。

关注民生 从“医”开始

3月18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平常的一天,但对于雨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曹振乾而言,却是忙碌异常。刚刚出差归来的他,顾不上休息,一边前往辖区卫生服务站了解情况,一边深入居民家中与大家拉家常,仔细询问居民们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延伸基层医疗服务,雨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秉持“政府建、政府办、政府管”的改革模式,累计投入1.8亿元,通过合并、转制、新建等多种途径,积极整合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已成功建立了2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对18个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2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在全省范围内,雨山区率先实现了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每个乡镇和街道的目标,构建起了结构合理、层级明确、布点均匀、全方位覆盖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十五分钟就医服务圈”也在不断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此外,雨山区还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中医药先进示范单位、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拥有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全国健康促进医院2家、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家、全国敬老文明号1家。

家庭医生 初心如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雨山区的家庭医生们就开启了忙碌的一天。李医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从事家庭医生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初心,将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每天,他都会背着自己的医疗箱,穿梭于各个小区之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李医生接到了一位独居老人的求助电话。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当天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接到电话后,李医生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穿上厚重的棉衣,骑着电动车就往老人家里赶。到达老人家中后,他迅速为老人进行了初步检查,并采取措施稳定了老人的病情。随后,他联系了急救车,将老人安全送到了医院。事后,老人逢人就夸:“李医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家庭医生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更多的是预防疾病和宣传健康知识。王医生是雨山区另一位备受居民喜爱的家庭医生。她深知,要想真正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因此,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健康讲座、义诊活动,向居民传授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等生活小常识。

有一次,王医生在讲座中发现一位阿姨总是愁眉不展。经过询问得知,阿姨长期受到失眠的困扰。王医生耐心地为她讲解了失眠的原因和危害,并传授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助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阿姨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她感激地说:“王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教会了我如何健康生活。”

据了解,雨山区进一步强化了以“家庭责任医生”为核心的技术组合团队,对责任辖区内的家庭实行全程健康管理,与辖区居民建立了更加稳固的契约关系,精心打造了个性化一站式惠民服务模式。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服务协作、帮扶关系,利用上级医院的优势资源,建设慢病健康管理中心,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助力。同时,雨山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以双岗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试点,创办花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推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联姻合作”的新模式,将“养老”与“医疗”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此外,还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契约服务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目前全区已建立6家日间照料中心。

建“医联体” 构“医防融合”

半山花园社区的张大爷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由于行动不便,他很少出门就医。自从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延伸后,张大爷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他检查身体、调整药物剂量,并耐心指导他如何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在社区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张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近年来,雨山区不断探索医联体慢病管理新模式,以慢病综合防治为突破口,以医联体专家带教坐诊、专家参与慢病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为特色,让慢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慢病管理服务。通过马鞍山市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每月对慢病患者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与患者及基层慢病管理团队沟通解决,做到实落地、真帮扶、促提升。

雨山区还常态化开展专家坐诊。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派驻12名专家在成员单位常态化坐诊。已在佳山分院设立妇产科名医工作室、安民分院设立口腔科名医工作室、采石分院设立中医科名医工作室、向山分院设立心血管科名医工作室、平湖分院设立康复科名医工作室、雨山分院设立心血管科名医工作室,实现了名医工作室全覆盖。

在医疗特色方面,雨山区积极打造中医特色专科。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于防控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及减轻医疗负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病理念,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雨山区借助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立中团队及医联体牵头单位中医专家优势,在基层医疗机构多点布局,运用中药、艾灸、手法按摩、刮痧、穴位点治等中医内外治手段,改善亚健康症状,预防疾病,真正做到了关口前移。

本文全面展现了马鞍山雨山区基层医疗服务的多方面成果。社区医护人员的贴心服务、政府对基层医疗建设的大力投入、家庭医生的坚守初心以及医联体慢病管理新模式的探索等,都体现了雨山区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的基层医疗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522.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