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甘肃农业发展,介绍了旱作农业顶凌覆膜作业及相关技术对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作用,还阐述了设施农业在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甘肃农业在稳粮增收上的积极探索。
顶凌覆膜作业正有序开展,这是甘肃旱作农业中的重要一环。
稳粮食 向旱作农业要增产
初春的清晨,寒冷依旧刺骨。然而,对于干旱缺水的甘肃而言,此时正是顶凌覆膜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天水市天水镇山谷中的石徐村,作为此次观摩的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七八台适用于不同耕种模式的农业机械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顶凌覆膜作业。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有着深刻的现实需求。全省70%的耕地是山旱地,70%的人口生活在旱作区,面临着“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几十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我省总结研发出了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
这一旱作农业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等方式,同时配套秋覆膜、顶凌覆膜技术,实现有限降雨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重新分配,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旱作区粮食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旱作区粮食生产的难题。
自2004年该项技术开始推广以来,在我省干旱地区引发了一场农业生产的革命。推广面积从最初的500万亩迅速增长,到2010年首次超过1000万亩,2013年后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覆盖了我省中东部10个市州51个县区,受益农户达到200万户。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推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26亿亩,累计生产粮食1.22亿吨。在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1000万吨、1100万吨、1200万吨大关的进程中,该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24年,旱作农业以占全省37.5%的粮播面积,生产出占全省粮食总产54%的粮食,将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提升到527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5公斤,稳定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目标。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唐继荣表示:“我们应当一如既往地抓实抓好旱作农业,聚合更多新技术、新思路,发挥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把旱作农业推向新高度。”
农业产业正朝着工业化、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增产能 向全产业链要效益
在天水镇高效设施樱桃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指出:“按照甘肃的省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做好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设施农业这三篇文章。”
我省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发展设施农业,是国家布局的冬春淡季设施蔬菜生产保供基地之一。近年来,以河西走廊戈壁农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省设施种植业面积达20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88万亩,设施水果8.5万亩,设施食用菌花卉瓜类等10多万亩。主要生产河西地区的葡萄延后栽培和东部地区的设施樱桃、设施油桃等。据统计,设施农业收益普遍较好,亩均收益在3万元以上,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基地负责人焦玉中介绍:“基地建有连栋温室12栋240亩,每亩纯收益在6万元左右。我们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元化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吸纳富余劳动力120余人,带动周边6个村、69户农民实现户年均增收超万元。”5月份樱桃上市时,市场常常供不应求。随着果树陆续进入盛果期,他们计划开发樱桃酒、樱桃果脯、樱桃口红等系列产品,实现从“鲜果经济”到“全果利用”的价值跃升,拓宽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与樱桃基地相邻的天水镇草莓小镇也是设施农业的典范。这里不仅种植销售草莓,还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草莓扩繁组培育苗中心,引进试种各类草莓品种,经过培育改良后将成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超过200万元。目前已成功孵化6个种植基地,技术托管12家合作社,带动35户种植户,提供20个长期和1000个季节性工作岗位,年发放土地流转金8万元、劳务薪酬金60余万元、集体分红金17万元,带活了一方的产业发展之路。
草莓小镇的负责人向观摩人员介绍:“我们近期引进培育了蓝莓,由于当地温差比南方大,果实比南方的更加甜糯,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市场的认可就是最直观的检验标准。
近年来,我省立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以食品加工为重点,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自2021年以来,我省依据《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突出产业链中端,将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作为重点,以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为突破,以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补齐加工短板。截至2024年底,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71家,其中国家级54家、省级794家,带动农户217万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2家,粮油加工企业13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3%,全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产值达到6515亿元。同时,我省突出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一批国内外头部农业企业来到甘肃投资兴业,推动了我省农业全产业链加速形成。
天水镇樱桃设施基地一片繁荣景象。
本文介绍了甘肃农业在旱作农业和设施农业两方面的发展成果。旱作农业通过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稳定了粮食产量,解决了旱作区的粮食生产难题;设施农业则凭借光热资源优势快速发展,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实现了增效增收。甘肃农业正朝着稳粮增收的方向不断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