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盛帆黄鹤队主教练魏于淳从最初抵触担任主帅,到带领球队取得近乎完美新秀半赛季成绩的过程,包括她克服的心理关和成绩关等内容。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内心是十分抵触担任这个主教练一职的,我打心底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承担这份重任。”武汉盛帆黄鹤队主教练魏于淳一开口,那坦诚的话语着实让人感到意外。她接着说道,“然而,当李导上调到国字号队伍之后,球队确实迫切需要一位新的主教练来带领大家继续前行。于是我就暗自告诉自己,不妨先试试看吧,说不定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谁能想到,这一试,竟试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新秀赛季,虽说严格来讲,只是半个赛季。
先过心理关——“我还差得远”
魏于淳走马上任之后,迅速调整状态,很快就进入了主教练的角色。在她的带领下,球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势如破竹,豪取九连胜。这一连串的胜利可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荣耀,球队不仅在单赛季内再次打破了连胜纪录,更是提前8轮就轻松实现了进军季后赛的既定任务,提前5轮稳稳拿到了B组第一的宝座。最终,球队的连胜纪录定格在了13连胜,主场更是创造了惊人的17连胜佳绩。在排位赛中,她们更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巧妙的战术安排,实现了下克上的壮举,一举击败了A组第12名的福建队,成功杀进联赛十二强。
如此近乎完美的战绩,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而魏于淳首先要跨越的就是心理这道难关。
魏于淳成为主教练的时间点,恰好是赛季过半的时候。当时,时任主教练李建新因为在执教盛帆期间取得了出色的战绩,被选中担任U16国家女篮的主教练。这突如其来的变动,让刚刚当了两年助教的魏于淳感到十分忐忑不安。她坦言:“我还很年轻,在很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需要长时间在助理教练的岗位上不断历练和学习。摆在我面前的挑战巨大,我能否让队员们信服,能否让整个教练组团结一心,这些都是未知的难题。”
不过,俱乐部从上到下都对她充满了信心。从总经理赵飞飞,到前任主教练李建新,他们都纷纷给予魏于淳鼓励和支持。投资人更是豪爽地表示,让她只管放手去干,就算后面比赛全输了也没关系。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魏于淳执教的这半个赛季里,球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发挥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俱乐部上下始终对她保持着极大的信任和热情,全力支持着她和队伍一路奋勇向前。
再过成绩关——“感谢所有人的努力”
过了心理关,紧接着要面对的就是成绩关。尽管魏于淳此前有过带领盛帆青年队征战U19联赛并拿到第三名的经历,但担任俱乐部成年队的主教练,这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个由WCBA球员转型为教练的中国台北球员,在经验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欠缺。
“作为主教练,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方方面面都得做到周全,这和过去只担任辅助角色完全不同。”魏于淳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在这个过程中,我犯过很多失误,也有过不少错漏。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总结宝贵的经验。”
最为关键的时刻,当属最后一场对福建队的生死战。在系列赛前两轮中,两队战成了平手,而第三场比赛是在客场进行。更不利的是,球队在之前客场输给福建队的比赛中表现并不理想,这无疑给魏于淳和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说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魏于淳坦率地说道,“但我们全队上下团结一致,制定并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完美的结果。”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比赛中,魏于淳充分展现了她的执教智慧。她针对对方的两名外援精心进行战术布置,有效地限制了她们的发挥。上一场比赛中出手17次、得到33分11篮板的超级中锋班克斯,在本场比赛中被威廉姆斯和付金秋轮番消耗限制,出手次数减少到12次,只得到23分7篮板,效果非常显著。
另一名小外援巴拉曼更是被孙宇和丁奕可轮番纠缠。尽管丁奕可为此付出了5次犯规的代价,但巴拉曼17投仅3中,只拿到15分,与上一场出手22次拿下32分的表现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其实,魏于淳的执教天赋早在2023年就有所体现。当时她临危受命,带领仅仅集中合练了两天的武汉盛帆青年队征战U19联赛。在核心得分手王嘉欣上调国家队集训的不利形势下,她们在五场比赛中拿下了四场,取得了平历史最好战绩的第三名。这也是盛帆上下始终对她保持信任的重要底气所在。
面对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处子赛季,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赞誉,魏于淳依然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她诚恳地说:“我自己觉得还远远不够好。无论是带队风格,还是整合团队的能力,我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队员和教练组的共同努力,要感谢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李导为球队打下的坚实基础。”
武汉盛帆黄鹤队主教练魏于淳从最初抵触执教到带领球队取得出色成绩的过程。她克服了心理和成绩两大难关,展现出了优秀的执教能力和天赋。面对赞誉,她保持低调,感恩团队和俱乐部的支持。魏于淳的经历是一次成功的逆袭,也为后续的执教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