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4 日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启动的相关情况。介绍了培训背景是随着上海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就医陪诊需求凸显,引出“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同时说明了培训的举办方、学员构成、课程体系、管理方式以及后续培训等内容,展现了上海在规范陪诊师队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方面的努力。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00 后”小伙郑茁越成为了养老服务行业中一抹独特的亮色。他是虹口区一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陪诊师,在 3 月 24 日这一天,他来到上海开放大学,参加全市的陪诊师培训。
谈及自己的服务对象,郑茁越感慨地说:“我们的服务对象,很多都是高龄老人,他们行动较为不便,然而就医需求却十分巨大。”他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自己能够为老人们提供更专业的陪诊服务,当好老年群体就医路上的贴心陪伴者。
为了规范陪诊师的培训、考核和跟踪管理,切实提升陪诊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2025 年 3 月 24 日,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正式启动。
来自杨浦、虹口、静安、浦东等 11 个区的 1100 余名学员,分别在主会场和各区分会场共同参与了此次意义非凡的培训。可以预见,未来这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陪诊师队伍,将为更多老年人提供贴心、专业的陪诊服务,为构建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贡献力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加速演进,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 568 万。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就医陪诊需求日益凸显,这也催生了“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群体。
今年 1 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委印发了《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并在部分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陪诊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能够“看病有依靠、就医更舒心”。
本次培训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举办,其目的是为了落实《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的要求。培训对象大多为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指出,陪诊服务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医疗流程协助、心理关怀、应急处理、法律风险防范等多重专业能力。
为此,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养老协会、开放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了陪诊师培训大纲,系统构建了涵盖陪诊基础知识、陪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医疗基础知识与急救技能、沟通与心理支持、实训教学、法律责任与纠纷化解等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由上海开放大学负责全市陪诊师培训,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组织考核。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在启动会上介绍,上海开放大学发布了《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等养老服务系列团体标准,建设了系列课程资源,培育了系列师资团队。学校还创新开展了养老评估师、老年安宁疗护、陪诊师、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内训师、金牌护理人员骨干、养老护理员中级工继续教育、养老护理员高级工继续教育等 8 类紧缺人才培训,覆盖从业人员 10900 余人次,构建了“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据了解,此次培训学员将纳入上海开放大学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培训成果还将与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账户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陪诊师的专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上海开放大学还将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的后续培训,重点聚焦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针对陪诊师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将通过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及疏导等措施,确保陪诊师始终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温暖、高质量的陪诊服务。
本文围绕上海陪诊师培训展开,阐述了培训启动的背景是老龄化下老年人就医陪诊需求增长。介绍了培训的相关安排,包括课程体系、管理方式和后续支持等。此次培训有助于打造专业规范的陪诊师队伍,满足老年人就医需求,推动上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