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才崛起的现状及带来的影响。通过彭博社等的报道和相关数据,展现了中国工程师数量增长、年龄结构优势、成本优势等,以及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还提及了中美科研实力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科技人才的崛起正以一种悄然却又极具影响力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格局。彭博社于3月24日以“中国正从‘工程师红利’中收获巨大回报”为题发表文章。文中指出,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了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工程师的数量实现了大幅增加。这一庞大的人才库,为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带来了更多实现突破的机会。
同时,中国工程师还具备显著的年龄结构优势,并且人力成本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这使得美国科技行业面临着来自中国的结构性挑战。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此前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已烟消云散。如今,投资者们更为关注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对美国的技术主导地位发起冲击。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开始显现回报。
2024年10月28日,在光谷机器人生态创新中心的机甲机器人比赛场,一场激烈的机甲机器人比赛正在进行。(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521.0万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1765.3万人,年均增速达到6.3%。工程师占整体劳动力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0.71%,上升到了2020年的2.23%。文章提到,“这种人才储备有助于国家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这是普遍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DeepSeek的出现并非偶然。庞大的人才库,让中国有了更好的机会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突破。
据保尔森基金会内部智库MacroPolo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有47%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学业,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的18%。去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的创新指标数量方面,中国仅次于新加坡和美国,排名第三。这意味着中国的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出现创新突破。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并非诞生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其创始人梁文峰毕业于浙江大学,虽也是知名学府,但并非像中国的哈佛那样具有极高的国际知名度。今年3月,又一家中国企业Manus AI推出了一款能够执行股票分析和简历筛选等复杂任务的先进产品,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的质疑。其首席执行官肖弘毕业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知名度相对较低。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 视频截图)
再看初创企业宇树科技,其“功夫机器人”在中美类人机器人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公司创始人王兴兴研究生阶段只是就读于上海的一所本地大学。这说明,判断中国能取得怎样的科技成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前1%的顶尖人才。如今,来自排名较低的大学、生活在较小城市的毕业生,也能带来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拥有成本优势。根据开源证券汇编的数据,中国工程师中有44%的人不到30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20%。中国研究人员的薪资成本仅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如今,中国本科院校录取率达到了40%,而在2000年仅为10%。与此同时,工程学已成为研究生阶段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文章指出,在人口规模萎缩的当下,这对中国而言是个好消息,工程师群体的发展预示着一种新的增长模式。
中国的劳动力正在迅速老龄化,与东南亚相比,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如智能手机和服装的工资成本已经过高。但工程师群体仍然年轻、成本低且数量充足。因此,他们为中国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在生物技术、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方面与西方一较高下。文章最后提醒,“中国将加倍努力发展工程人才库,以寻求新的增长源。”那些看好美国科技的人需要考虑中国带来的结构性挑战:中国会像在服装和家居用品领域那样颠覆科技领域吗?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早前注意到,今年1月在广东深圳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这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发现,过去五年,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格局历经深刻变革,中美两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才占比走势截然相反。报告显示,美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36599人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31781人,在全球人才库中占比从32.8%降至27.3%。而中国顶尖科学家人数从18805人飙升至32511人,全球份额占比从16.9%跃升至近28%,跃居全球首位。
港媒指出,和这份报告的发现类似,还有不少分析结果都表明,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科研实力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首次超越美国,升至全球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也都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殷宗军对《南华早报》说,这一趋势并不奇怪,早在几年前就已初显迹象。“这表明,中国在顶级科学期刊上的贡献越来越接近美国。从经济到国防科技再到科学,中国近年来取得的进步是全方位的。”
本文通过彭博社等媒体的报道以及相关数据,阐述了中国科技人才崛起的现状。中国凭借庞大的工程师人才库、年龄结构优势、成本优势等,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对美国科技主导地位发起了挑战。同时,中美科研实力正发生变化,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超越美国,在科技论文等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科技崛起势不可挡,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