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防通气会:电动自行车与祭扫火灾形势严峻,关注北京:电动自行车与祭扫季火灾隐患凸显

本文围绕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召开的媒体通气会展开,详细介绍了2月份以来北京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情况,包括起火数量、原因、地区分布等,同时提及清明节祭扫高峰临近,祭扫类火灾警情上升明显,最后阐述了北京市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开展的专项整治措施。

在3月25日上午,北京市消防救援局特意召开了一场媒体通气会,向大家介绍近期的消防安全相关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此次通气会中了解到,自2月份以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火灾情况不容乐观,总共发生了22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经过详细调查分析,电池故障和线路故障成为了这些火灾起火的主要原因。而且,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北京市已经接报此类警情33起,与以往相比,火灾形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末北京市即将进入祭扫高峰,消防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在祭扫期间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谨防火灾发生。

自2月份以来,北京市发生的这22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相关负责人在媒体通气会上介绍,这些火灾均发生在室外。从起火地区的分布来看,朝阳区发生的火灾数量最多,达到了7起;西城区有4起;通州区3起;丰台区和昌平区各2起;海淀区、石景山区、大兴区则各发生了1起。

从电动自行车起火时的状态来分析,在行驶过程中起火的有4起,在充电过程中起火的有5起,而处于停放未充电状态起火的多达13起。再从起火原因来看,由于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有12起,车辆线路故障导致的有6起,还有1起是因为遗留火种引燃了电动车,另外还有3起火灾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当中。在这22起火灾中,涉及外卖行业的有2起,美团平台和饿了么平台各占1起。

对起火的电动自行车品牌进行调查后发现,涉及的品牌有自由行、踏浪、立马等;而起火电池涉及的品牌有雅迪原装、天能、超威1号等。这里为大家列举两起具体的火灾案例,2月12日23时左右,石景山区衙府泰园小区院内,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发生火灾。经过调查,火灾原因是充电器线路故障。进一步了解得知,起火的车辆、电池以及充电器均为车主从路边店铺购买的二手废旧产品。2月17日1时许,通州区运河西大街附近,一辆正在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是电动自行车踏板前下方电气线路故障。经调查,车主是美团众包骑手,起火的电动自行车是二手购买的,电池系超标电池,车辆品牌为立马,电池品牌型号为超威1号(72伏)。

随着清明节的日益临近,本周末北京市将迎来祭扫高峰。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市一共发生祭扫类火灾40起,而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接报此类警情33起,火灾形势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从地区分布来看,大兴区和通州区各发生了6起;朝阳区、昌平区、房山区各3起;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平谷区各2起;西城区、门头沟区、怀柔区、顺义区则各发生了1起。在这些祭扫类火灾中,室外火灾有18起,燃烧物大多为杂草;室内火灾有15起,燃烧物多为佛龛、香炉以及沙发、衣柜、棉被等家居用品。幸运的是,这些火灾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起具体的祭扫类火灾案例。2月6日晚,在朝阳区西大望路附近的一个路口,一名女子在祭扫烧纸时不慎引发了火灾,这场火灾造成一栋室外集装箱房及空调等电气设备损毁,直接财产损失接近5万元。事后,该女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3月12日晚,昌平区天通苑西二区一处大件垃圾存放场所发生火灾,导致一辆汽车部分被烧毁。经调查,这起火灾是居民路某祭祀烧纸引发的,公安机关依法对路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还有去年11月7日,西城中新佳园有一名女子在楼道连廊内进行焚烧祭扫,针对其消防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消防部门特别提示,春季天气风干物燥,火灾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进行焚烧祭扫行为都很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有可能威胁到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过失引发火灾的,将面临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重大火灾事故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呈现出多发频发的态势,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国因焊割、烘烤等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达到了4.1万起,导致507人死亡。同时,全国共发生建筑外墙、冷库、冰雪场馆保温材料火灾3353起,造成123人死亡。在这期间发生的14起重特大火灾事故中,有6起是由动火作业引发的,有7起涉及到易燃可燃保温材料。可以说,这两类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引发火灾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隐患问题在动火作业方面表现得尤为集中。突出的表现是在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改造、拆除等施工动火过程中,尤其是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数量众多,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小型工程大多雇佣流动焊工,很多焊工属于无证作业,安全培训、风险辨识、动火审批等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很容易因为“小施工”而引发大事故。在保温材料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存在缺陷、使用把关不严、施工质量不高、强制性标准不健全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少数检测机构弄虚作假;部分建设施工单位知假用假,施工人员违规作业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此次开展了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分别是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管理和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北京市明确了10项管理措施,其中包括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限制在使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作业,严格涉及动火作业小型工程的备案管理等。而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则聚焦建筑外墙保温和冷库与室内冰雪场馆内保温两个应用领域。按照优先遏制增量,有序治理存量,建立完善标准的要求,针对生产流通产品质量、质量评价失准失真、建设施工违规违章等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了落实产品质量标准、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格事故倒查追责、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等17项整治措施。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市电动自行车火灾和祭扫类火灾的情况,强调了当前火灾形势的严峻性,同时阐述了针对动火作业和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开展的专项整治措施。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和祭扫活动中要注意消防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共同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258.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