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安徽黄山市黟县探索的“交通 + 文旅 + 生态”创新融合样式,介绍了黟县BCE221乡野骑行道的规划设计、生态建设、人文特色等方面情况,还提及了其对当地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未来规划。
中新网黄山3月25日消息,当你置身于黟县,牌坊静静矗立,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古塔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挺拔;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彰显着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还有那枝繁叶茂的大树、充满生机的田园以及潺潺流淌的溪流,共同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而如今,黟县以路为媒介,正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游客打开游览世界遗产地的全新方式,这便是“交通 + 文旅 + 生态”的创新融合模式。
图为安徽黟县BCE221乡野骑行道。(黟县人民政府供图 )
参与该项目规划设计与落地的蜗牛景区管理集团,始终秉持“高标准与轻干预”的原则。他们因地制宜地对骑行道进行改造,巧妙地保留了70%的原有村道肌理。对于那些险峻的路段,只是对路基进行夯实处理,并增设必要的护栏,以保障骑行者的安全;而对于碎石路段,则让其维持原始风貌,这样不仅强化了骑行的趣味性,更将以往的“静态保护”成功升级为“活态体验”,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当地的特色。
近年来,黟县充分依托皖南山区的生态优势,将建设“最干净旅游风景道”作为目标。通过实施路基加固、边坡治理、绿化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对沿线生态脆弱区域进行了有效的修复。同时,积极清理河道垃圾、拆除田间绿网,从而实现了“路在景中延,景随路而生”的美妙生态格局。骑行道在设计过程中全程遵循低干扰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竹林、湿地和古树群落,宛如一条展示皖南生物多样性的“绿色走廊”。而且,在各个村落节点,还设置了非遗展示、诗词文化墙、历史浮雕等特色人文景观,游客可以与这些景观进行互动,仿佛置身于一座“移动的徽文化博物馆”。其中,沿线的丰梧村“水渠廊桥”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点,碧山村民宿集群的入住率大幅提高,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显著增长。
在这里骑行,骑行者所追逐的不仅仅是终点。在骑行和漫步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徽州千年文脉的气息。骑行体验的不仅是山水田园的诗意生活,更是亲身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刚参加了训练营试骑活动的选手盛尧兴奋地表示:“行进在徽派古村落间,古朴与生机完美并行。时而穿过明清古村落,感受历史的厚重;时而越过茶园、松林,享受大自然的清新,这真是一次别具一格的骑行体验。”
图为骑手们在安徽黟县BCE221乡野骑行道上骑行。(黟县人民政府供图 )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指出,风景道的核心在于“道”与“景”的有机结合,要让游客达到心随景动,景随人走,与大自然情景交融的沉浸式体验。黟县BCE221骑行道以徽州文化为脉络,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研学)、道路交通、体育运动和生态环境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而且,这条骑行道还为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烟霞百里的美好画卷中,传承与活力不断延续。随着自行车运动的蓬勃发展,黟县已然成为中国骑行运动的胜地之一。作为第四届“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的首站,黟县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该赛事。黟县以骑行为纽带,打造的特色品牌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蜗牛景区管理集团董事长徐挺表示,未来还将助力黟县进一步拓展“交通 + 文旅 + 生态”的应用场景。计划举办国际骑行赛事、开发徽州主题研学线路,推动“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据悉,全程42公里的黟县BCE221乡野骑行道项目将于2025年内全面投入使用。
本文介绍了安徽黟县探索“交通 + 文旅 + 生态”创新融合模式,打造BCE221乡野骑行道的情况。该骑行道在规划设计上遵循“高标准与轻干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人文特色打造,不仅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未来,黟县还将进一步拓展相关场景,推动旅游综合示范区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