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当下热门的“网红减肥产品”,通过介绍甘肃兰州、四川甘孜州、苏州等地破获的多起添加违禁品西布曲明的减肥产品案件,揭示了这类产品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阐述了西布曲明的危害,提醒消费者减肥没有捷径,应保持健康心态。
对于有过减重经历的人而言,“管住嘴,迈开腿”可谓是健康瘦身的不二法门。运动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无法偷懒,于是便有不少人想在“吃”上寻找捷径,将希望寄托于一些所谓的“网红减肥产品”,期望借此达到事半功倍的瘦身效果。
然而,那些被商家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胶囊、糖果、巧克力、咖啡等“网红减肥产品”,真的能让人们安全地燃脂瘦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近日,甘肃兰州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案件。一款号称能轻松减肥的“瘦身咖啡”,竟然含有违禁品西布曲明,严重危害饮用者的健康。2024年12月,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接到辖区群众段先生报案。段先生表示,自己平时没时间锻炼,体重一直居高不下。在网上了解到一款“瘦身咖啡”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网购了一盒。刚开始,这咖啡确实如宣传的那样“疗效显著”,两三周过去,他瘦了五六斤。可不久后,他时常出现心悸、呕吐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后,发现体内西布曲明严重超标。他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西布曲明竟是一种违禁成分。
警方查获大量添加西布曲明的“毒咖啡”(兰州警方供图)
警方检测发现,段先生网购的“瘦身咖啡”的确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质西布曲明。警方分析其网购订单后,发现发货地点就在本地某小区内。很快,民警设伏蹲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刘某,并从其“家中”查获了大量咖啡制品。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副队长马治宇介绍:“库房里有塑封机、快递打码机,还有所谓‘咖啡’包装外面的防伪码。也就是说,上家给他提供包材、‘咖啡’,他进行包装、塑封,外面再贴上所谓‘防伪标志’,让消费者相信这是‘正品’。”
经抽样检测,刘某家中的18种咖啡制品均含西布曲明成分。刘某供述,自己只是“库管员”,其上还有“上线”“大老板”。顺着线索,警方最终确定了22家涉嫌销售该“毒咖啡”的网店。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封振彬指出:“他们在网上销售时,不会明确提及成分,只是宣传减肥效果非常好。他们还会伪造虚假营业执照、生产许可,欺骗消费者。实际上,这些咖啡包装上没有任何生产销售厂家地址和成分介绍。”
警方查获大量添加西布曲明的“毒咖啡”(兰州警方供图)
经过深入调查,警方最终梳理出承担“店主”“客服”“库管”等不同角色的犯罪嫌疑人33人,并挖出了他们共同的“大老板”——犯罪嫌疑人霍某。一个遍布全国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网络呈现在专案组面前。经查,2024年4月以来,霍某伙同朋友武某、王某组成犯罪团伙,以公司化运营模式生产、销售添加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咖啡。“他们在发货的时候为了规避检查,一般在快递单上写‘玩具’,不会写‘咖啡’。他们通常在小众软件上沟通聊天,私密性比微信要高,有一键撤回功能,也是为了规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警方查获大量添加西布曲明的“毒咖啡”(兰州警方供图)
今年2月,警方陆续将33人全部抓获。到案之后,犯罪嫌疑人仍在“装傻”:“我就是卖咖啡、奶茶,怎么会有毒有害?”然而,证据表明,他们自己甚至会在手机上搜索西布曲明的危害、警方的动向,显然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通过互联网宣传,还发展了更多的“下线”。目前,该案已由甘肃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相关涉案人员的调查和抓捕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实际上,像段先生这样被“瘦身咖啡”蒙蔽的消费者还有很多。2023年,四川甘孜州新龙县曾有群众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称服用了网购的“咖咖瘦燃脂咖啡”后身体不适。经检测,这款产品中就含有西布曲明。随后,当地公安局成立专班,对这款产品展开调查。历经一年,警方最终锁定了一个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组织,将藏匿省外的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其中,犯罪嫌疑人阎某、张某是一对年逾五旬的夫妻,住在别墅区,家境殷实,但为了谋取更多利益,选择了违法;犯罪嫌疑人肖某育有两个孩子,曾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而被打击处理,却仍不知悔改;犯罪嫌疑人穆某明知产品有毒有害,为了测试效果,还坚持“以身试毒”,落网时年仅40岁的她已面部浮肿、疾病缠身。2024年12月,涉案4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至2年不等。同时,四人被终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警方查获的“瘦身咖啡”。图源:新龙公安
同样是2023年,苏州市民王女士为减肥,网购了三瓶左旋肉碱绿茶胶囊,商家随胶囊寄来附赠的3盒淡黄色奶片,并叮嘱王女士“胶囊搭配赠品服用才有效”。按照商家的提示,王女士服用产品几天后,却出现了头晕、腹泻、失眠等症状,不得不住院治疗。怀疑产品有问题的王女士报了警,经检测,这款左旋肉碱绿茶胶囊本身未添加违禁成分,但附赠的奶片中含有西布曲明。办案人员介绍,与合规产品捆绑销售,将有毒有害产品以赠品名义发放给消费者,是一种新型且隐蔽的犯罪手法。2024年7月,该案经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当年12月,售卖“胶囊 + 奶片”组合的吴某、姜某被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3个月,并处罚金61万元;同时,吴某、姜某均被责令承担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价款的10倍惩罚性赔偿金1210万元。
警方查获的作案工具。图源:新龙公安
那么,这些“毒咖啡”“毒奶片”里添加的西布曲明到底是什么呢?据了解,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物,会使人胃部的饱胀感增强、食欲下降。曾一度在我国大受追捧的“曲美”就是以西布曲明作为主要成分的减肥药。然而,西布曲明副作用极大,长期服用会出现口干、失眠、腹泻、心率加快、月经紊乱、四肢抽搐等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会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甚至心肌梗死。早在2010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的通知》,明令禁止西布曲明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但近年来,“网红”减肥药里添加西布曲明的案件仍不鲜见,知名案件中还包括2021年“网红”郭美美因销售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糖”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多年来,有关部门坚持对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但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产品却并未绝迹。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2013年至今,涉及西布曲明的刑事案件超过1200件,且近年来案件数量仍保持高位。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分析:“这种药物合成相对比较简单,一些违法者并不是通过正规的生产企业来生产药物,而是在类似于小作坊的地方,通过化学反应来生产这些药物,这确实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方面要打击这些非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要让消费者了解到减肥是没有捷径的,这些有害成分服用时间长了,会对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方毅提醒,对于未经获批却宣称有奇效的减肥产品,消费者应谨慎购买。“常规来讲,减肥食品不会让身体很快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有奇效’一定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添加物。减肥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包括医生、营养师,或者有资质的专业健身教练,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减肥方案。只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既健康又长久的减肥效果。”方毅说。
减肥没有捷径可走,大家也别太为“身材”焦虑。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你是怎么保持健康体重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
本文通过多起添加西布曲明的减肥产品案件,揭示了“网红减肥产品”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阐述了西布曲明的危害。提醒消费者减肥无捷径,应警惕“网红减肥产品”陷阱,保持健康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以实现健康、长久的减肥效果。同时,相关部门也需持续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西布曲明的违法犯罪活动。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