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城市花粉过敏问题展开,指出在人们享受春光时花粉季让过敏患者痛苦,面对网友砍树的气愤言论,探讨了不能轻易砍树的原因,并提出从源头控制、加强日常治理和做好科普宣传等解决花粉过敏问题的办法,强调要兼顾城市生态保护和居民健康诉求。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悉心保护,与此同时,居民的健康诉求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将各项工作落实得更加细致、更加扎实,才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居民健康的双赢局面。
最近一段时间,“你过敏了吗”成了网上网下人们热议的高频话题。当大家纷纷外出踏青,尽情欣赏春日里那大好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时,与之同步到来的花粉季,却让众多过敏患者苦不堪言。在北京等北方城市,广泛种植的柏树、杨树、柳树等植物,它们产生的花粉颗粒相对较小、质量又轻,极易随风飘散,从而成为了主要的过敏原。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这段时间里,柏树花粉在风的吹动下,如烟雾般弥漫在空气中。有网友对此十分不满,甚至气愤地说出“柏树花粉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全砍了”这样的话。
网友们这样的气愤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由花粉诱发的过敏症状着实让人难受,过敏患者往往眼睛红肿、鼻子堵塞、涕泪横流,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吃不下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他们想去医院寻求帮助时,又会发现有大量和自己症状相似的人集中就医,挂个号、看个病、拿个药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身体上的不适加上就医过程的不顺畅,难免会让他们心里憋着一股火,忍不住要议论几句,甚至会发表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辞。
不过,真的把树全部砍了,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我们还是要理性地去看待。
我们必须承认,柏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以北京为例,近年来,由于持续推进绿化工作,城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像圆柏等柏类植物,它们非常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四季常青,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北京的古树中,绝大部分都是松柏。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由此看来,树不能轻易砍伐,那么花粉过敏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可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相关部门可以修订城市主要林木目录,将那些容易造成花粉过敏的树种从目录中删除,并逐步将其替换为适应性好、花粉生成量较小的树种。在新增的绿化项目中,要严格控制在近居民区、游人活动区栽种花粉易过敏树种的数量,同时做好重点地区树种的更新替换工作。
其次,要加强日常治理。对于那些容易产生花粉的树木,可以采取修剪花枝、洒水喷淋、地面湿化等措施,以此减少花粉的飘散量。并且要及时清扫湿化后散落到地面上的花粉,及时清理公园、平原造林区内相对集中的易致敏草本植物。目前,北京的不少公园已经采取了上述举措。
最后,要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绿化、卫生健康部门可以面向广大市民,科学普及植物花粉、过敏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气象、医学部门也可以开展科研攻关,提升花粉观测效率,通过打开“花粉监测预报”公众号和“花粉健康宝”小程序,让市民能够及时查看有关信息,从而做好科学防护。
城市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居民的健康诉求也不能忽视,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才能让两者兼得。
本文围绕城市花粉过敏问题展开,既理解了过敏患者因花粉困扰而产生的砍树言论,又从生态和文化等角度说明不能轻易砍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源头控制、日常治理和科普宣传三方面解决花粉过敏问题,强调了在城市发展中要兼顾生态保护和居民健康,将工作做细做实实现双赢。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