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获批的《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展开,介绍了规划的核心内容、近远期目标、实现路径、实施抓手等,展现了杭州未来10年城市更新的发展蓝图。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王昭奕、王莉莉等众多市民对杭州的未来更新与改造满怀期待。3月25日,从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一则重要消息,由杭州市建委牵头精心编制的《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得批复,这无疑为杭州未来10年的城市发展描绘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规划》作为我省首部获批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其意义非凡。”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郑重表示,“它以推动我市城市存量空间优化为核心,构建了‘厘清底账—明晰目标—分类施策—分区实施—机制保障’的整体工作框架,对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全局性的谋划与系统性的安排。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城市更新赋能新时期杭州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安全韧性、安居宜居,更富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规划》为杭州城市更新明确了近远期分阶段的目标。近期到2027年,要探索建立常态化体检、系统化谋划、片区化实施、项目化推进、一体化运营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并且率先打造一批示范效应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而远期到2035年,要健全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与工作机制,打造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城市更新范例,全面赋能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那么,这些更新目标究竟如何实现呢?《规划》给出了具体的路径。它以老旧居住空间、低效产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潜力公共空间、老旧城市设施、潜力复合空间为更新对象,实施推动居住空间安居宜居、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公共空间开放共享、城市设施安全提升、复合空间多元再生、文化遗产传承等六大更新策略与行动。
比如,在居住空间方面,要全面推动2000年前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持续推进未来社区(完整社区)的创建,让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产业空间上,推进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有序推进“工业上楼”,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历史文化空间,推进历史文化路径和历史文化片区整体提升,打造主题式文化街区,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公共空间领域,打造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在城市设施方面,加快推进老旧管网和老旧市政场站设施更新,构建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而在复合空间方面,大力推进TOD综合开发模式,提升地铁站点周边地区活力。
城市更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仅以单个项目或单独条线来推动城市更新,很容易出现空间碎片、建设重复、资金单一等问题。因此,《规划》明确将片区式更新作为重要抓手,以此实现空间统筹、利益统筹和实施统筹。目前,杭州共划定了95个市级更新片区,并从中选取30个片区作为近期重点实施片区,像上城区老城传统风貌片区、拱墅区拱宸桥运河沿岸片区、滨江区长河片区、萧山区火车西站片区等。
杭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专项规划的引领与统筹作用,通过对城市存量空间品质的提升与功能的迭代,全面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杭州蝶变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本文围绕《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介绍了规划的核心、近远期目标、实现路径和实施方式。该规划旨在优化城市存量空间,通过一系列策略与行动推动城市更新,以片区式更新为抓手解决更新难题。未来,杭州将借助此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