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3月我国债券市场展开,详细阐述了当月债市的波动情况,包括收益率的升降变化,分析了波动加剧的原因,如资金面偏紧、政策不明朗、股债跷跷板效应等,还探讨了4月债市修复的可能性以及后续债牛行情的展望。
在经历了2024年的债市大牛市之后,我国债券市场迎来了明显的调整阶段。今年3月,债券市场上多空双方的博弈态势十分明显。
3月中上旬,债市率先出现大幅降温的情况。从具体数据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的成交收益率自3月4日的1.6975%开始,一路持续攀升。到3月17日时,其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9%,并且在盘中还一度收复了2%的整数关口,相较于前期低点回升了约31个BP。
然而,债市在冲高之后便开始回落。尤其是在3月20日这一天,国债收益率显著回落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4BP,降至1.8225%。总体而言,上周10年期国债活跃券较前一周分别下行2BP,最终收于1.87%。
10年国债收益率, 来源:Wind
从消息面来看,3月2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了保持体系流动性的充裕,将在25日开展4500亿元的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且该操作规模超过了到期规模,这一举措带动了全线利率的下降。
3月25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短暂的回调。临近午间时,其收益率重返至1.80%,但很快又回落至1.7950%附近,午后则呈现缓慢上行的态势,收盘时报1.81%。
对于4月债市是否能够迎来修复这一问题,多位机构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机构对于后市债券交易的分歧较大,但做多情绪有所回升。
3月债市波动加剧
回忆起本月经历的债市回调,投资者小宋仍心有余悸。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3月初,债市就开始下跌,尤其是17日那天,市场一片“绿色”,景象十分吓人。截至目前,他已经亏损了3万元,去年的收益几乎亏完。小宋还表示,由于债市之前下跌得太多,他不太敢再买入,已经果断进行了减仓操作。不过,另一部分投资者则认为,此前的调整只是长牛行情中的一个小波折。
关于3月债市波动加剧的原因,有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3月中上旬债市回调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资金面延续偏紧的态势,今年以来,资金利率出现了系统性的抬升;其次,市场面临着对政策不明朗的恐慌情绪,去年抢跑的市场预期面临纠偏,因此长端带动中短端下跌。
另有市场观点认为,2025年“科技牛”与“债券牛”共存的概率较低。春节之后,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高风险权益资产表现强劲,而国债则出现相对疲弱的走势,二者的负相关性明显增强。数据显示,自2月5日至3月21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14.39%,同期30年期国债期货下跌4.9%,呈现出典型的跷跷板效应。
不过,从上周开始,资金面稍显宽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由收紧转为净投放。上周央行逆回购投放资金14117亿元,总到期量5262亿元,最终实现资金净投放8855亿元。叠加权益市场调整,债市出现了久违的好转,收益率从年内高点回落。
何时再现债牛行情?
截至3月25日下午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1BP,报1.81%。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49%,报115.89元。目前,10年期国债开始在1.8% – 1.9%区间震荡,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后续利率点位是否还会继续向下突破。
联合资信研究中心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林青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一季度受资金紧平衡、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影响,债市出现了调整,但货币政策的支持性立场依然明确。在“适度宽松”的基调下,降息降准的空间仍在,后续利率重回下行的概率仍相对较大。
长城证券固收分析师李相龙团队分析认为,在没有新一轮降息的情况下,当前10年期国债的合理中枢应该是1.8% – 1.9%,当前利率水平或成为市场共识点位,但利率向下突破或许会早晚到来,可能需要等买卖国债重启或降准降息时机到来。
一位银行间交易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4月为传统缴税大月,预计将对银行间流动性产生一定压力,尤其是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可能因资金成本上升而走高。”
关于债券配置方面,固收首席杜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短端配置正当时,长端仍需谨慎。随着后期资金面逐渐宽松,短债或进入配置区间;长端受降息预期修正及经济刺激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大,大概率呈现震荡格局。
华西证券表示,对于债市而言,企稳的关键还是资金面和市场情绪的恢复,市场或已迈出第一步。当前市场久期在阵痛中完成回落,例如利率债基久期中枢由1月的4.5年降至3.8年,接近去年11月久期行情启动前的点位,基金久期风险得到释放。后续随着做多信心回归,债市有望重新进入温和债牛行情。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3月我国债券市场的波动情况,包括收益率的变化、波动加剧的原因等。尽管3月债市波动较大,但机构对后市看法不一,不过做多情绪有所回升。后续债市走势受货币政策、资金面、经济政策等多因素影响,短期债券受4月缴税影响可能收益率走高,而随着市场信心恢复,债市有望迎来温和债牛行情。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