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融合学术与大众的青铜文明盛宴——师姑墩遗址展

2024年12月28日在铜陵市博物馆启幕的“铜济天下——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该展览以珍贵文物和考古实证展示长江下游青铜文明,从不同篇章展开叙事,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且创新融合学术性与大众性,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在2024年12月28日这一天,一场意义非凡、跨越了三千年时光的文明对话,在铜陵市博物馆隆重拉开了帷幕。由安徽省文物局精心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联合主办的“铜济天下——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盛大开展。此次展览,凭借200余件珍贵的文物以及坚实的考古实证,如同一位神秘的引路人,缓缓地为世界揭开了长江下游青铜文明那充满神秘色彩的面纱。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在学界和公众群体中引发了广泛且高度的关注。

一场融合学术与大众的青铜文明盛宴——师姑墩遗址展

这是展览的开展仪式现场,地点就在铜陵市博物馆。

此次展览精心策划,以“考古发现·文明溯源”“冶铸盛景·技术革新”“铜济天下·文明传承”这三大精彩篇章为线索,有条不紊地展开叙事。走进展览现场,夏商周时期的陶器、青铜器、刻纹陶范等珍贵文物依次陈列,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再搭配上炉渣、炉壁等冶铸遗存,生动且形象地再现了古铜陵先民们“开山凿矿、熔旧铸新”的波澜壮阔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西周铸铜刻纹陶范的首次系统展出,无疑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它就像一把关键的钥匙,填补了长江下游青铜铸造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被学界誉为“改写区域文明史的实证”。

师姑墩遗址作为皖南地区首个科学揭示夏商周铜矿冶铸体系的重要遗址,其重大发现如同在学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出土的遗存清晰地证实了铜陵地区早在夏代就已经形成了采、冶、铸的完整产业链。那些刻纹陶范、青铜兵器等珍贵文物,更是为研究商周王朝与东南资源重地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物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小雷对此指出:“这些刻在陶范上的纹饰,是长江流域工匠智慧与中原文明相互交融的有力见证。”

该展览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价值,还十分注重与大众的互动和融合。它通过对文物细节的精心展示,为参观者打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开展当日,同步举办的“铜博学堂”更是别开生面,特别邀请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吴卫红教授前来开讲。教授以《从资源到技术》为主题的讲座,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青年学子们对探索青铜文明的热情。一位铜陵考古社的学生激动地表示:“原来家乡的青铜文明比教科书上描述的更加震撼!”

自展览启幕以来,其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已经吸引了逾万人次前来参观,还接待了20余个研学团队。千年的炉火从未熄灭,文明的薪火也在不断传承。“铜济天下”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将继续向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长江下游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本文围绕“铜济天下——师姑墩遗址考古成果展”展开,介绍了展览的基本信息、内容设置、学术意义以及观展体验等方面。该展览不仅展示了长江下游青铜文明,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还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大众参与,传承文明薪火。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075.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