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上午,四川省在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举行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现场人员共同缅怀捐献者,还介绍了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感人故事以及四川省目前的捐献成果。
在2025年3月26日上午,阳光洒在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龙泉驿长松寺公墓),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此举行。这场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2025年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吸引了现场200余名各界代表共同参与。他们中有干部职工、捐献者家属,还有医学院代表等。大家齐聚于此,怀着崇敬与感恩之情,一同缅怀那些伟大的捐献者,传递着温暖而深沉的生命之爱。
伴随着《感恩的心》那悠扬而深情的旋律,缅怀活动缓缓拉开了帷幕。全体人员庄严肃立,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敬仰,面向那座镌刻着5768位捐献者名字的纪念墙。在一片寂静中,大家默默低下头,进行默哀。这短暂的寂静,仿佛是时间的凝固,每一个人都在心中向捐献者表达着深切的哀思,向他们为医学教育和挽救生命所作出的无私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代表何飞走上前,他有着19年的医政工作经验。在活动现场,他缓缓展开受捐者发来的感谢信,用深情的声音朗读着。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让大家的思绪回到那些捐献者的高尚事迹中。何飞感慨地说:“每一位捐献者和家属都是无声的英雄。在生活中,他们或许平凡普通,但他们的决定却无比伟大。在至暗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点燃别人的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一种爱的延续。爱、勇气和希望会通过这种方式永远存在于世间。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份珍贵的馈赠,并且承诺用专业和敬畏去对待每一份托付。”
活动现场,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们也纷纷带来了他们亲人的故事。消防员何开斌,在与病魔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中,他的内心无比坚定,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学研究。他的这份大爱感染了身边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妻女也毫不犹豫地登记成为中国遗体器官捐赠志愿者,他们一家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18岁的魏吴语,本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为高考奋力拼搏。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病情反复发作。但她没有被打倒,而是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心中还充满着爱心。她立下遗愿,成为一名遗体捐献者,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98岁高龄的老人杨顺德,生前是一位图书馆学专家。她的一生充满着智慧与善良,在她的感染下,女儿与女婿也纷纷加入这场生命的接力中,延续着她的爱与奉献。还有因车祸身体截瘫且罹患3次癌症的罗正长,即便生活对他如此残酷,他依然心怀大爱,生前许下生命诺言,要将“能用的器官都留给需要它的人”。
截至目前,四川省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达46.8万余人,实现器官捐献1998例,捐献大器官5658个。这些器官如同生命的火种,为50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同时,实现遗体捐献2771例、眼角膜捐献2563例,使6000余名角膜患者重见光明,让他们再次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无私奉献的捐献者赠予的一份份珍贵的生命礼物,也是一个个“生命摆渡人”辛勤工作的成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爱与希望在人间传递。
本文围绕2025年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的过程,包括默哀、代表发言等环节,还讲述了多位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感人故事,最后展示了四川省目前的捐献成果。体现了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器官捐献对于挽救生命、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