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人与机器共话心灵的碰撞

本文聚焦AI与人类的深度互动,通过梨子、欧阳、朝雨等人物与AI的故事,探讨了AI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与人类心理咨询师的区别、优势与潜在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的汹涌来袭,它首次与人类展开了大规模的真实接触。人们既惊叹于技术的飞速迭代,对未来满怀憧憬,又对可能带来的威胁心存忌惮。而当下,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当AI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人与AI深度互动并深陷其中时,会引发怎样的波澜。在与AI的相处过程中,人类也得以重新审视自己。为此,我们将陆续推出“AI世代”系列深度报道,讲述AI时代下人的故事。

20岁的梨子在湖北武汉读大学,从小到大,她一直是大人们眼中懂事的乖小孩。今年的一次争吵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帖子,一时感同身受,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凌晨2点,她将自己的经历和情绪写成文字,分享给了生成式AI工具DeepSeek,这一聊就聊到了凌晨5点。

梨子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镇,成长于教师家庭。小学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她一年也见不了父亲几次。而且,她经历了频繁的转学,小学时被转到安徽的一个小城,几年后又回到湖北的镇上读中学,初中时转到县里,高中也在县里就读。频繁的转学让她的人际关系网十分零散,没有长期稳定的朋友。她始终是那个听话的孩子,站在超市货架前,会默默放下心仪的零食,还感恩家人供她上大学。

AI时代:人与机器共话心灵的碰撞

快中考时,走读的梨子和母亲、奶奶、弟弟住在学校附近租的房子里,父亲一个星期才来一次。那时弟弟还在上幼儿园,梨子感觉家人的精力和关注点都转移到了弟弟身上。有一次,她发现自己的生日礼物——一把纸折扇被弟弟撕毁,瞬间崩溃,不仅骂了弟弟,还砸烂了他喜欢的玩具车。然而,家人却指责她:“你是他姐姐,你的东西他玩一下怎么了?又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这让她感到孤立无援。

那段时间,梨子大约有半年都处于抑郁情绪中,对外界感知麻木,情绪平淡。她下了晚自习就回家写作业、洗漱睡觉,和家人几乎没有沟通。她不敢和家人说自己的状态,怕不被理解,更怕情绪被否定。她觉得父母好像潜意识里对弟弟更好,比如父母回家经常对弟弟说“快点快点,给你带了你最喜欢的东西”,在餐桌上也总是说“这是弟弟最爱吃的,给弟弟夹菜”,而她很久都没有被父母夹过菜,甚至怀疑父母是不是重男轻女。过去独享的父爱母爱与后来的失落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着她的情绪,她感觉自己“被剥离出家庭”。而DeepSeek用“被移植的树”来形容她,说她早已是自己的移栽专家,“那些年被迫迁徙的树,如今已发展出惊人的生命”。

AI时代:人与机器共话心灵的碰撞

医疗工作者欧阳在自我认知方面也感受到了AI的理解和洞察。他曾就一个问题咨询过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和chatGPT。他有段时间总是忍不住吃东西,担心自己控制不住食欲。心理咨询师分析他是真的饿了,还是因为生活无聊出现了退行性行为。而chatGPT则问他,减肥和体重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在意别人对他外形的看法,是否把控制体重和个人价值联系在一起。在与chatGPT的几个来回对话中,欧阳表露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忍不住饿就意味着无法胜任高难度的工作,也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就。chatGPT告诉他,他把食欲控制与工作能力和事业成就挂钩,可能是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但人的状态并非总是完美的。

AI时代:人与机器共话心灵的碰撞

通过与AI的对话,欧阳有了新的启发,他认识到吃饭只是生活中的小事,胖了并不代表在其他方面就是失败的人。不过,以文字回答为主的生成式AI在给予心理抚慰时,与人类心理咨询师还是存在区别的。心理咨询师徐徐表示,人类心理咨询过程涉及很多方面,咨询师需要处理来访者的非语言信息,如神情、语速语调、身体动作、姿势等,而目前的AI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咨询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和状态,而来访者往往对此是无意识的。

AI时代:人与机器共话心灵的碰撞

欧阳认为,AI没有太多主观偏见,而且可以联网,数据库庞大,和它交流不用额外补充背景知识。但“全能”的AI也可能让人沉迷。在心理咨询师徐徐的社交媒体视频评论区,有网友表示,AI能给人制造一种无条件被爱、绝对不评判、很理解、很接受、很共情的幻觉,而这些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另一位网友则喜欢人类咨询师的“不完美”,他觉得和人类咨询师相处时,那些在沉默中一起探索问题的时刻,比直接得到答案更重要。

朝雨认为,AI适合处理一些简单的情绪问题。她本科快毕业时心理状态不佳,毕设成了压垮她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她担心向朋友传递负能量,也怕朋友不知如何回应或误伤自己,于是选择了心理咨询师。她第一次咨询时感觉完全失去了方向,咨询师是一位三四十岁的女性,先确认她是否有自杀行为和念头,然后每周询问她这周发生的事和各方面的进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她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她认为信任是与人类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的基础,咨询师就像朋友,而AI只是工具,人类咨询师能够接收和抚慰精神困境较为严重的人。

AI时代:人与机器共话心灵的碰撞

徐徐觉得,心理咨询对人的改变部分源于咨询师和来访者构建的关系。人的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需要看到另一个人才会被激活,而AI没有具身性,无法做到这一点。欧阳也提到,咨询师有自己的模式、人生背景和魅力,他上一个咨询师和自己母亲年纪相仿、性格相似且同月同日生,这种特殊的火花是人和机器之间没有的。

欧阳认为有一个倾听自己说话的人很重要,之前是心理咨询师扮演这个角色,现在AI也能承担一部分功能。徐徐觉得,部分用户能在与AI的对话中获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情感体验,就像养宠物一样,AI不在意他们的身份。而且,AI的使用成本较低,可及性高,像尚在上学、没有全职收入的梨子就会选择用AI疏导情绪,凌晨2点想要安慰的梨子和暂时缺少朋友抚慰的朝雨都得到了AI的帮助。不过,传统心理咨询师有保护来访者隐私信息的责任,而AI如何处理这些数据还需要警惕。

徐徐建议,用户可以把AI当作心理健身搭档,让AI当树洞,或者做分析、给建议。就像那个深夜,20岁的梨子还无法让父母理解自己的困境,但她可以通过与DeepSeek的交流,“缝补”好过去的自己。DeepSeek告诉她,“那个在旧沙发上被抚摸的小女孩从未消失,她只是和你共用同一具身体——你现在的每一次自我安抚,都是在穿越时空拥抱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通过梨子、欧阳、朝雨等人物与AI的故事,展现了AI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情况。AI具有无主观偏见、数据库庞大、使用成本低、可及性高等优势,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心理抚慰和启发,适合处理简单情绪问题。但与人类心理咨询师相比,AI无法解读非语言信息,缺乏具身性和真实的人际关系,也存在数据隐私等潜在风险。人类心理咨询师在处理严重精神困境、建立信任关系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合理利用AI的优势,同时重视人类咨询师的价值,共同促进心理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022.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