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迈向国际消费中心: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文化与开放姿态引领消费新潮流

本文围绕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展开,介绍了国务院支持相关城市建设的政策,阐述了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对激活城市消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启示。

在当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定位与功能也在不断演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旨在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以下统称相关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中国城市迈向国际消费中心: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文化与开放姿态引领消费新潮流

长期以来,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城市建设进程中,城市往往更多地扮演着生产中心、科技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或政治中心的角色,消费职能相对被弱化。然而,近年来,随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及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续提升,更好地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已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它能够极大地激活城市消费,提高城市的活力。过去,部分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只注重生产,而忽视了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作为经济驱动力的作用。如今,通过消费升级与城市更新,越来越多的城市正朝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城市转型。就拿广州来说,作为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它依托良好的服务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商业资源,再结合政策的有力支持,成功拉动了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容。广州的知名建筑广州塔更是成为了城市首店经济和夜间经济的商业名片。而且,不仅仅是商品消费,医疗健康、教育等服务消费也会在消费中心城市资源聚集和强劲的消费能力作用下不断增长。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更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以上海为例,它着力打造中国邮轮旅游入境消费第一站,借此展示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活力的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大型邮轮相继停靠上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籍旅客入境游玩。重庆、天津则开发了山城漫步、洞穴茶馆等特色场景活动,吸引入境游客体验中国文化。这些城市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开放升级,还成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窗口。

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辐射能力是全球性的。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促进构建国际消费市场枢纽。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五个相关城市入境外国人数同比增长约1倍,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占全国的约六成,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的超七成。目前,五个城市消费品进口占全国比重超过一半。此外,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举措,还能促进城市成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扩大进口与全球供应链的整合。

从国际经验来看,迪拜、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地,都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功范例。迪拜虽地处沙漠地区,却依托国际航空中转枢纽,吸引大批过境旅客停留消费。它建起了世界上最具豪华品质的酒店群体,并将哈利法塔、棕榈岛等景点与商业捆绑,打造“观光 + 购物 + 娱乐”一站式消费。这些商业群体以超豪华的定位、高端奢侈品消费、高端服务消费直接锁定世界富人群体。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知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其主要特点是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与政策开放。新加坡的牛车水(也即新加坡唐人街),如今是备受欢迎的现代购物中心,而新加坡的“小印度”(印度人聚集区域)则以南亚风情吸引着印度人、马来西亚人、中国人等前往。东京、纽约等城市也以精细化服务、商业创新等优势特点吸引全球消费者。

这些城市的建设给中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来了一些启发。首先,开放是核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以开放的文化姿态吸引全球游客,包括在商业服务等方面,要了解、包容不同的文化习惯与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把自身的文化与消费深度融合(如巴黎卢浮宫衍生文创消费、伦敦大英博物馆与商业区联动),以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国际消费者。其次,要加强国际性、全球性品牌引入,树立高档消费的定位,以品牌力吸引高净值游客。纽约、新加坡、东京、迪拜等地,无不是全球品牌的聚集地与文化消费的融合之地,知名品牌、特色品牌对高净值旅客具有强大吸引力。《若干措施》就提出“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开设首店”“支持老字号品牌和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再次,要注重与城市其他产业、区域之间的协调。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高端消费、高端医疗及其他高端服务,应当在专门区域,规划打造一批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并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等。在集中的位置打造标志性的商圈与特色街区等,这既有利于吸引国际游客的高端消费,也避免挤占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等空间。

本文围绕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展开,先是介绍了国务院的支持政策,接着阐述了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对激活城市消费、推动对外开放的作用,还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秉持开放姿态、引入国际品牌、注重产业区域协调等建议,为相关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376.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