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教育观揭秘:自然发展,让兴趣点亮孩子未来

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将更多精力放在中国,推出《我的教育观》一书,并在新书分享会上总结其教育观为“自然发展、培养兴趣”。同时还介绍了父亲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年轻人立志、兴趣作用、天赋与兴趣关系、阅读重要性等方面的看法。

在教育领域和数学研究界,有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丘成桐。他是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同时身兼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终身教授。近些年来,丘成桐明显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了中国。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了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这已经是他在中国建立的第四个数学研究机构。

基于多年在东西方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丰富经验,丘成桐将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行了系统总结,推出了《我的教育观》一书。在3月28日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这位75岁的著名数学家将自己的教育观精炼地概括为“自然发展、培养兴趣”。

丘成桐将父亲视为对自己影响最为深远的人,尽管父亲在他14岁时就不幸离世。他回忆起父亲教授自己的第一篇古文是《礼记·檀弓下》的《嗟来之食》,第二篇则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他感慨地说:“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嗟来之食》告诉我做人要有尊严,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五柳先生传》中描述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那种研求知识的乐趣,让我一生都受益匪浅。”

此前,在整理父亲的哲学著作时,丘成桐看到父亲在开篇引用了《文心雕龙·诸子》中的“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两句话,并且解释道:“‘标心于万古之上’是说我们的胸怀要像古代圣贤一样宽广,这里的圣贤既可以是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也可以是高斯、黎曼这些伟大的数学家。‘送怀于千载之下’则是说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立志留名后世。”

丘成桐非常鼓励当代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他认为兴趣在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这样成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他举例说:“画家作画,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动笔,然而多年之后,画作可能会卖出天价,但这并非是画家在创作时所考虑的。无论如何,我相信只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为之不懈努力,未来的生活就不会有问题。”

当年,父亲突然离世,全家陷入了困境,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但即便处于人生的低谷,丘成桐依然立志要成为一名学者。他坚定地说:“我为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从未感到失落。为了攻克一个难题,我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其间遭遇了无数的挫折,但我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最终在坚持中看到了曙光,取得了成功。”

在丘成桐看来,天赋并不是决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兴趣才是关键。他坦言,很多人所认为的天赋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虚假的。天赋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所占的比重大概不超过30%。

他还将读书视为塑造个人品质的重要途径。由于父亲从小就培养他对古文和诗词的兴趣,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丘成桐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他鼓励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就引导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科书籍。广泛的阅读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拥有多元的视角。

丘成桐强调:“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孩子们自然地发展,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很多事情其实都并不困难。”

本文围绕丘成桐的教育观展开,介绍了他在中国的贡献以及其教育观“自然发展、培养兴趣”的内涵。通过讲述父亲对他的影响、自身的经历,阐述了立志、兴趣、天赋与阅读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应注重孩子的自然发展和兴趣培养。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491.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