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本文围绕宋代瓷象棋展开,详细介绍了其独特之处,包括棋子形制、“砲”字的差异等,还讲述了象棋在宋代的流行情况,展现了宋代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马走日,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小卒一去不归还……”即便你并非象棋爱好者,想必也能顺口说出这样的象棋顺口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个独特的看点,一同走进宋代瓷象棋的精彩世界。

01 没“兵”也没“帅”,这套象棋有点儿不一样

1997 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洛阳有了一项重要发现——一副完整的圆形瓷质象棋。这副象棋拥有黑、白棋子各 16 枚,总共 32 枚。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每枚棋子的直径大约为 1.8 厘米,厚度在 0.3 – 0.5 厘米之间。这些棋子均由瓷土烧制而成,表面没有施釉,正面以阴刻的方式刻上字,并且填涂了朱砂。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已经略显模糊,但通过凹进去的刻痕,依然能够辨认出棋子所代表的“角色”。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与现在常见的象棋相比,这副瓷质象棋显得更小、更薄。更为特别的是,它没有“兵”,只有“卒”;没有“帅”,只有“将”。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专家根据墓中随葬品判断,这是一座北宋末年的墓葬。而这副象棋也成为了目前中国出土的年代、地点确切,保存较为完整的瓷质象棋。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左为瓷象棋黑棋子,右为现代常见象棋。

02 是砲不是炮,一字之差的“军事谋略”

除了卒和兵、将和帅的区别之外,这副象棋里还藏着一个“秘密武器”——砲。它与今天象棋里的“炮”字不同,并非常见的“火”字旁,而是“石”字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其实,最初的炮是古人利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一种投掷石头的远程发射武器——投石机。所以,象棋中的“砲”一直都是用“石”字旁。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宋代铜象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棋子中的“砲”也是“石”字旁。

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砲”字逐渐升级为发射火药炮弹的“重型武器”,象棋中的“砲”也从“石”字旁变成了“火”字旁。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因此,有专家认为,象棋的形制和规则不但与古代战争的排兵布阵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也是军事谋略与娱乐游戏的完美融合。

03 全民喜爱,宋代就有象棋“国手”

象棋也被称为象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唐代时,象棋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到了宋代,它更是成为了全民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宋代著名学者洪遵在《谱双》中提到“象戏家喻户晓”。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据记载,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现了专门制作象棋棋子和棋盘的手工艺人。在临安的大街小巷,都可以买到象棋棋具。一些“职业象棋选手”还被召入皇宫,成为拥有官职的棋待诏,专门陪皇帝下棋。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来源:总台《国宝档案》北宋——瓷象棋

在周密撰写的《武林旧事》中,记载了一份棋待诏的名单,其中象棋棋待诏有 10 名。其中一位叫沈姑姑的女棋手,是目前中国最早、唯一留下姓氏的象棋女国手。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让宋代人爱玩儿又会玩儿。这小小的棋子,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宋代人丰富的文娱生活。

解锁宋代瓷象棋:从形制到文化的奇妙之旅

本文介绍了 1997 年河南洛阳出土的宋代瓷质象棋,它在棋子形制上与现代象棋有所不同,没有“兵”和“帅”,且“炮”为“砲”。还阐述了“砲”字的演变与古代武器发展的关系,以及象棋在宋代的流行情况,展现了宋代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和象棋的历史传承。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715.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