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跟随“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活动,走进广州南沙,探寻广州市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在未来出行、无人工厂等应用场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深海智人、广天院、中科智城等企业和机构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成果与贡献,以及广州市为推动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深海作业、飞行救护车及时响应、智慧灯光赋能城市发展等新奇场景不断涌现。如今,国家大力支持在南沙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这一举措赋予了广州市独特的功能定位,犹如按下了产业发展的“加速键”。广州市智能无人系统产业正重点打造未来出行、无人工厂等应用场景,那么,其现状究竟如何呢?在3月27日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活动中,新快报记者走进广州南沙,开启了一场探秘之旅。
深海智人:深海探索的先锋力量
在广州南沙,有一家名为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它成立于2022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深海机器人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当新快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时,映入眼帘的是诸多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模型。
其中,“金牛座”履带行进式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它可是亚洲最大的深海机器人,是一种高度平台化、智能化的海底大型作业装备。整机功率超过1600马力,设计作业水深可达500米,最大单次冲射开沟能力达5米,其性能在亚洲首屈一指。在去年5月湛江徐闻海上风电电缆维抢修工程中,“金牛座”在中交海峰3001母船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后埋缆施工作业。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它是国内海上风电领域第一次使用高端海底机器人完成后埋缆施工作业。
公司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黄成表示:“深海机器人是海洋探索开发必不可少的利器,是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性装备。我们以突破国家重大领域技术瓶颈为使命,以促进全球海洋工业升级为宗旨,致力于将‘深海智人’打造成中国海洋科技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张闪亮名片。”
广天院:推动智能无人系统首试首用
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演示活动现场,一场紧张的救援模拟正在进行。救援人员反馈伤员伤势较重,需快速转移到后方救治。这时,指控中心迅速派出飞行救护车,搭载着伤员飞往后方医院。这款飞行救护车是一款大型重载纵列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搭载底挂式轻型模块化救护舱,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医疗救护、战场伤员后送、灾后应急救援及物资精准投送等任务。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进行全空间无人体系演示活动。新快报记者龚吉林/摄
调研团队还看到,指控中心派出水下机器人,对桥梁损毁情况与船体泄漏点进行勘察,水下声呐探测器实时探测河底情况,为救援中心的分析决策提供依据。这款水下机器人由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研制,是一款专门面向水下狭窄、复杂环境,提供水下基础设施检测、水下工业设施检修、测绘应用服务的水下机器人。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简称广天院)是广州市空天科技领域唯一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据悉,广天院打造了“全空间无人体系管理服务系统”,并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多种智能无人系统在广州实现首试首用,助力广州打造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
中科智城:智慧灯杆筑牢产业根基
一根根智慧灯杆,宛如城市的“智慧神经元”,它们不仅为智慧城市构建起全方位的感知网络,助力城市管理实现精细化与智能化,还为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筑牢了支撑根基。
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理事长、中科智城董事长袁峰介绍,中科智城作为广州软件应用技术研究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城市运营AI”。
早在2011年,袁峰就在国内率先提出智慧灯杆概念,并随后在广州南沙建设了国内最早的智慧灯杆。例如,企业与小马智行等车企合作,智慧灯杆集成了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微型气象站等端边设备,同时还搭建了智能驾驶支持云端系统,集成路侧设备数据、交通信号机数据,为无人驾驶汽车等提供路侧数据支持,对推动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落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新快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广州市正在建立完善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由市科技局牵头推进,并将成立推动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通过介绍广州南沙的深海智人、广天院、中科智城等企业和机构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应用案例,展现了广州市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同时,广州市建立完善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将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该产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