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成都崇州,详细介绍了自去年以来,当地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构建全链条机制,在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加强组织建设、优化服务效能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自去年起,成都崇州把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当作红色引擎,着力攻克“人才短缺、产业散弱、服务滞后”这三大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创新构建“组织重塑、资源聚合、服务增效”的全链条机制,成功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
强化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合力,全力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崇州成立了全省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任命全国十佳农民、“90后”党员王伶俐为党委书记。该党委统筹管理全市752名职业经理人党员,精心构建起“党委—产业链党支部—合作社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架构。在粮油、果蔬、文旅等5大产业领域分别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并划分出65个党小组,覆盖了236家合作社。同时,创新推行“双向培育”机制,促使286名职业经理人与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占比高达38%,还新发展党员28名。此外,联动23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全年成功破解土地流转、项目审批等难题63项。党员领办的“稻渔共生”项目更是成效显著,亩均收益达到4000元,示范带动了3200户农户。
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积极构建资源集成的“生态圈”。崇州建立了“一轴五支多联”党建联席机制,由5个党支部轮流举办“书记论坛”,有效推动农资集中采购成本下降了10%。对15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了“崇农云”数字化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土地托管、产销对接等9大功能。全年线上撮合订单金额高达3.8亿元,智能调度农机3200台次,使夏收效率提升了30%。创新推出“技术积分贷”,发放贷款1.6亿元,设立全省首个农业职业经理人互助基金,募集资金800万元,配套“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农田12万亩,全年赔付因灾损失430万元,惠及126家经营主体。
促进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实力,充分激活富民兴村的“新动能”。崇州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 职业经理人 + 农户”的模式,带动5.15万户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服务等方式实现增收,全年发放集体经济分红110.37万元。党委牵头组建粮油、蔬菜产业联盟,推动32家合作社与中粮集团、盒马鲜生等企业建立直供合作,打造了“崇耕”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实现电商销售5亿元,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值达8亿元。积极推广无人机精量播种等7项新技术,使粮油千亩示范片单产提升5公斤,带动全市粮食总产增加3.2万吨,成功入选“四川省粮油千亩高产先进县”。组建“田间调解队”,成功化解土地纠纷89起,相关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成都崇州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党委为红色引擎,创新构建全链条机制,通过强组织聚合力、优服务提效能、促发展强产业等举措,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不仅解决了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还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