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新华社记者在新疆调研时,记录下多位“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基层支教的青春接力故事。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高校,他们将前沿知识和热忱带到乡村课堂,用自己的方式为当地孩子播种希望,助力他们成长。

自1999年起,200多所高校的34000多名志愿者跨越千山万水,奔赴乡村开展支教活动,以知识为种子,在乡村的土地上播撒希望。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新疆调研,邂逅了众多在基层支教的“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并记录下了他们那充满活力与担当的青春接力故事。

(一)哈工大支教团:科技星火点亮乡村校园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我和我的祖国》旋律悠扬响起。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教团带来的机器人伴随着节拍,灵动地舒展着金属臂膀,翩翩起舞,现场顿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这里,距离哈尔滨足有4400公里之遥。

2024年8月,库车三中迎来了新一批支教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这些支教老师满怀热情,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前沿知识引入课堂,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科技的星火。

刘大千,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活泼开朗小伙儿,理工科专业毕业的他负责教授初中地理课程。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把地理课讲成了沉浸式纪录片。塔里木盆地那褶皱起伏的山脉、胡杨林外浩瀚璀璨的星空,通过他生动的讲述,让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孩子们第一次对熟悉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感动和向往。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画面中,刘大千(右立)正在为学生耐心讲解机器人操作。(受访者供图)

科普课堂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AI是怎么来的?怎么让电脑‘看懂’一个真实存在的物体?”老师巧妙的设问,吸引着台下学生们更加专注地听讲。就连后排总是打瞌睡的男孩,也支着下巴听得入了神。

在班级QQ群里,同学们总是喜欢@刘老师,向他询问各种问题。这个名叫“阳光下最好的我们”的群聊窗口,总是闪烁个不停,仿佛无数等待被点亮的星星。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这是机器人课堂的一角。新华社记者 初杭 摄

(二)多彩课堂:支教老师的别样风采

“被需要的青春是一朵美丽的花,越是贫瘠处越开得灼灼。”在南疆杏花盛开的时节,来自贵州的王欢常常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她不仅是哈工大的学生干部,还是校篮球队队员。在库车三中,她负责为艺术生班教授生物课,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篮球兴趣班。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照片里,王欢正在为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王欢性格活泼开朗,讲课时,天山雪莲、喜马拉雅山上的动物、海底的奇妙奇遇等内容都能“闯进”课堂,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立体有趣。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常常笑语相迎:“美女老师好”“哈工大老师好”……一声声问候,让她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印象最深的礼物是下课时学生塞给我一块馕。”本科学习航空航天专业的杨佳明是一个外表有些内向、羞涩的大男孩。在与少数民族学生同吃同住的过程中,他被学生纯真开朗的性格深深触动。

“讲课也需要热忱。”杨佳明把每一次课都当成一场全情投入的“灵魂演出”,以此来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新年联欢会上,学生们轮流要求与这个大男孩老师合影,大家簇拥着他,笑容灿烂而温暖。

(三)农大学子:用心浇灌收获希望

在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三中学,维吾尔族女孩阿丽(化名)每逢数学课都会挺直脊背,眼睛睁得圆圆的。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研支团的老师陈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阿丽听得十分认真,生怕漏过一点内容。每次讲课,陈旭都极具耐心,总是等学生点过头、说听懂了,才会去讲下一段内容。

课后,学生们总是缠着老师不放,因此,陈老师的授课时间显得格外宝贵。一学期下来,每次上数学课,阿丽都聚精会神,膝盖并得笔直,像一株倔强的小白杨。她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画面中,陈旭(右一)正在课后辅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同样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邓子萱现在是这所学校的高二化学老师。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点名时,自己因紧张而心怦怦直跳,以及学生们那陌生又好奇的眼神。

一个多学期下来,她已经可以自如地控制课程节奏,板书也清晰干净。学生们则会在课堂上高高举手,课下轻轻敲响她办公室的门。

收获的道路,是由坚持和汗水铺就的,终点藏着回馈的甜蜜。

工学院毕业的“尖子生”辛赛玉,第一次讲课时“很心塞”:学生难管,基础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这名性格倔强的姑娘逐个给学生过筛,抓基础、做练习、访家长。

一连串“组合拳”打下来,学生的成绩拉起了一条漂亮的向上弧线,由年级倒数提升了十几个位次。

“学生有了收获,未来就有更多可能。虽有付出,甘之如饴。”她毫不犹豫地说道。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辛赛玉(左一)正在为学生辅导作业。(受访者供图)

(四)青春接力:点亮西部教育希望

支教是一场青春之约,也是一次与未来的接力。

在帕米尔高原以东,45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分散在29所山乡学校,支撑起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的“教育版图”。

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5名支教老师承担着阿图什市第一中学约500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任务。

“语言相通、情感相连,可以从东南贯通西北,从古延绵至今。”语文课上,支教老师张馨月为学生讲解古诗名篇,分享着千里之外的烟雨故乡。

“有能力有使命总会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平台。”教室里荡漾着的,是她和学生跨越山海的共鸣。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张馨月正在为学生讲授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专业为教育学的金杰是学校三个班共同的英语老师。在这个清瘦的支教老师带领下,150多名学生一起探讨时事热点新闻、组织趣味课堂。

“英语课原来最枯燥,金老师的课却非常有趣。他还会把学习任务写在小纸片上给我,做完逐个打钩,一段时间后,原来很难的英语作文也变得容易了。”性格质朴的学生穆妮热·买买提江说,自己以前从没出过新疆,以后想考上好大学,走遍大好河山。

青春无畏,“00后”志愿者在西部支教绽放光芒,“00后”支教:为西部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支教老师金杰(前排居中)和学生们正在参与课余活动。(受访者供图)

采访中,志愿者们青春的面庞不染尘霜,他们用热忱浇灌理想,点亮着祖国西部边疆的希望和远方。

文章围绕“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基层支教的故事展开,介绍了来自不同高校的志愿者们在教学中各展所长,将前沿知识和热情传递给当地学生,帮助学生成长进步。他们用青春和担当,为西部乡村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605.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