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京津冀三省市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碧海寄情,爱在沧溟”海葬启航活动在天津渤海湾举行,39位逝者魂归大海,同时介绍了北京市海葬活动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京津冀三地组织海葬活动的目的。
在3月30日这一天,一场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活动在天津渤海湾拉开帷幕。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碧海寄情,爱在沧溟”——2025年京津冀海葬启航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此次活动中,共有39位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在大海的怀抱中。
当日上午10时,启航仪式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庄重举行。现场,低回婉转的乐曲声缓缓响起,仿佛在诉说着对逝者的无尽思念。礼兵们神情肃穆,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向逝者敬献了象征着敬意与缅怀的花篮。随后,公祭人怀着崇敬之情诵读祭文,字里行间歌颂着海葬逝者的无私大爱。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鸣响,载有39份逝者骨灰的“国宾9号”海葬专用船缓缓驶向渤海湾。在船舱内举行的海葬仪式上,礼仪人员神情庄重地向逝者敬献花篮,全体人员默哀致敬,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当船只到达指定海域后,逝者家属们怀着悲痛而又不舍的心情,有序登上甲板。他们轻轻地将亲人的骨灰撒入那万顷碧波之中,伴随着飘落的花瓣,39位海葬逝者在海浪的温柔拥抱中枕波长眠,回归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家属们眼眶含泪,沉浸在对亲人的思念之中,纷纷在祈福卡上写下深情的寄语,倾诉着心中的哀思之情。活动的最后,全体人员一同为逝者祈福,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所谓骨灰海葬,指的是将骨灰撒入大海,不保留骨灰的一种安葬方式。北京市的骨灰海葬活动早在1994年便已开始,这是北京市政府的一项公益惠民工程。随着殡葬惠民政策的不断宣传普及,以及海葬活动组织的日益完善配套,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开始认可并选择骨灰海葬这一生态安葬方式。
自1994年5月北京市开始推行海葬以来,已经累计组织了集体海葬活动870批次,安葬逝者骨灰近4万份。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骨灰海葬是一种由财政经费补贴、服务全程免费、不保留任何骨灰的公益普惠生态安葬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还顺应了群众多样化的安葬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
据悉,从2019年开始,在清明节前夕,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都会在天津渤海湾组织骨灰海葬启航活动。其目的在于大力宣传和推广骨灰海葬这一生态葬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需求。
本文报道了2025年京津冀海葬启航活动,详细描述了活动过程,介绍了北京市海葬发展情况、特点及京津冀组织海葬活动的意义,体现了海葬作为生态安葬方式逐渐被认可,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