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新动向:合作与出海共拓市场 中国AI发展:产业融合与海外拓展双轮驱动

本文聚焦于中关村论坛上AI企业的动态与观点,介绍了端侧智能的发展、企业的商业模式探索、开源生态的影响,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和出海拓展市场等情况,展现了当下AI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AI企业新动向:合作与出海共拓市场 中国AI发展:产业融合与海外拓展双轮驱动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着。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新兴概念,已然成为当下业界关注度极高、讨论热度爆棚的话题。

近日,在热闹非凡的中关村论坛上,多位AI企业的CEO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一致认为,开源生态正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行业朝着普惠化的方向蓬勃发展。而协同创新,无疑将成为未来AI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多家企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端侧智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软硬”结合这种商业模式,在众多模式中显得格外清晰明了。大家都深知,大模型只有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持续生命力。

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这个重要的舞台上,北京面壁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面壁智能”)重磅发布了首个纯端侧智能助手——“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作为首个纯端侧汽车助手,这个模型可不简单,它在智能座舱方面具备着跨越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就像是一位无所不能的智能管家。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大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侃侃而谈:“2025年绝对是端侧AI应用的爆发元年。以面壁智能为代表的端侧模型,成熟度越来越高。虽然现在谈大模型的商业化还稍微有点早,但换个角度看,端侧大模型的商业化是最早能够看到曙光的。‘软硬结合的方式是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这一点毋庸置疑。”

北京枫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枫清科技”)成立于2021年,多年来一直心无旁骛地致力于构建知识引擎与行业大模型双轮驱动的新一代智能体平台。

枫清科技创始人兼CEO高雪峰,可是大数据与AI领域的资深大佬,拥有近20年的丰富经验。他对记者表示:“从公司创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愿景就是让AI技术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坚实基石。我们一直坚持‘Data – Centric(以数据为中心)’的AI落地架构,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很多在传统‘Model – Centric(以模型为中心)’模式下时常出现的模型幻觉和数据安全等棘手问题。”

高雪峰始终强调:“大模型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解释道,自1965年AI技术诞生以来,经历过好几轮的波峰,也因为“没有真正融入实际的产业价值”而陷入过数次寒冬。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大家对AI的热情远超以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必将为AI技术带来持续不断的生命力。

对于DeepSeek – R1等模型引发的开源热潮,李大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开源是一种‘高效率的商业模式’,它让R1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用户数量增速和合作伙伴的采用数量增速,能够在模型竞争力很强的前提下,带来最大化的商业价值。”高雪峰则从技术角度指出:“DeepSeek – R1等开源模型将推动大模型的普惠化,反过来又会驱动技术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

此外,关于大模型初创企业如何平衡科研追求和商业利益这个难题,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TO曾国洋在一场圆桌分享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GPT – 3到现在的DeepSeek – R1,对于大模型的理解和定义一直在不断变化。大模型是在持续发展的,而且进展速度非常快。所以,作为一家大模型公司,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曾国洋还表示:“面壁智能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投入基础模型以及下一代技术的研发。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最终的模型、整个智能的系统必须足够好用、足够强大,同时也要足够便宜。”

在中关村论坛上,“合作”成为了AI领域的一大核心关键词。在一场以“AI赋能大型企业数智化创新”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化信息”)携手吉林大学、枫清科技,在会议期间正式宣布“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成立。

枫清科技的核心技术——知识引擎与大模型融合的智能体平台,将在新成立的“AI + 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高雪峰介绍,通过结合数据的标准化、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和一些传统技术,联合实验室将能够对新材料研发进程的各个工艺步骤进行优化,从而大幅提升整个长链路的效率。

谈到中国AI的发展前景,高雪峰信心满满地表示:“AI技术由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这四要素组成。中国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凝聚产业和行业的力量,把数据转化为知识,结合大模型的各种先进技术,再赋能各种高价值的场景,然后在产业上全面铺开。数据、知识、模型和场景的深度融合,这是我们在未来一定能够取得领先的关键所在。”

除了与其他产业以及学界展开深度合作,让AI技术发挥出更大的实用价值之外,还有一些AI企业在积极主动地寻求“走出去”的机会,不断拓宽市场版图。

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他山科技”)是一家专注于AI触觉传感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研发的企业。作为首批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署科研合作意向协议的中关村科创企业之一,他山科技于2024年9月加入“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积极推动智能型机器人技术产业化。

他山科技CEO马扬在接受采访时说:“公司一直深耕AI触觉感知领域,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具身智能方向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家好的科技企业,如果想要变得更好,就一定要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海外的市场及产业链与我们这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这边有着非常完善的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找合作对象非常方便,而海外更希望能直接得到一个面向终端的产品。”

马扬还表示:“他山科技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技术以及场景上有着非常好的互补关系。我们有一个共识,把香港看作内地企业出海的一个桥头堡,而生产力促进局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召集人。”

本文围绕中关村论坛上AI企业的动态展开,介绍了端侧智能的发展及商业前景,如面壁智能的纯端侧智能助手;阐述了企业的技术架构和对大模型商业化的看法,像枫清科技的以数据为中心架构;还提及企业间的合作,如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以及部分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的情况,展现了中国AI行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海外拓展等多方面的积极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773.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