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29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新书发布会,介绍了该书的主办情况、创作背景、内容特点以及主编对作品的定义,展现了其在外交、文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月2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活动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那便是《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新书发布会。这部别具意义的散文集,可谓是凝聚了外交战线的智慧与文学情怀。它以亲历者的独特视角,生动且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国外交事业的风采以及那一段光辉的历程。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更是新时代文学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体现。
本次新书发布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和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活动中提到,为了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作协早在2021年就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来自42个国家的36家文学团体以及26位个人会员加入其中。该联盟为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贡献了强大的文学力量,而新发布的《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一书正是联盟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出版社为了这本书组建了专家团队,完成了重大选题备案以及六轮专业审校,历时三年精心打磨才得以成书。
据了解,《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是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这本书邀请了外交部周晓沛大使和原文化部参赞范中汇先生担任主编。书中收录了38位驻外大使和参赞撰写的各类故事,有海外生活故事、中外友好故事、文明互鉴故事、合作共赢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生动地记录了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等“一带一路”各地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以及时代变化。
本书主编、外交部原欧亚司司长周晓沛用“三个特殊”来定义这部作品。首先,这是外交部老干部笔会、文旅部老干部诗会与作家出版社首次跨系统协同打造的纪实文集;其次,这是年逾古稀的“外交老兵”集体执笔的“丝路记忆”;最后,这更是中国公共外交实践中首次系统梳理驻外使节亲历叙事的文学工程。在周晓沛看来,这些文字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却因为其感人至深而充满力量;没有刻意地雕琢词句,却因为饱含温度而能够直达人心。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点滴瞬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传承历史、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更是当下“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生动写照。
本文围绕《外交官笔下的“一带一路”》新书发布会展开,介绍了该书的主办、创作过程、内容以及其独特意义。它不仅是外交与文学的融合成果,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文学见证,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