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中国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肖雁宁在巴黎奥运会夺冠后,转型成为四川大学体育学院老师的故事。文中介绍了她作为老师的日常工作,回忆了运动员时期的经历,以及她如何适应新角色、思考未来发展等内容。

这个春天,对于中国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肖雁宁而言,有着别样的感受。她深切体会到,要让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学生学会游泳,绝非易事。

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曾经的中国花样游泳队副队长肖雁宁,如今已成功转型,成为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的一名老师。

3月25日,在四川大学游泳馆的泳池边,肖雁宁正认真地指导着学生。她指着眼前抱着浮板排队游过的学生,大声纠正他们的动作:“游着游着腿就绷不直了。脚尖,脚尖绷紧,不要慌,一个动作完成了再做下一个。”

当巴黎奥运的盛夏过去,走下冠军领奖台的肖雁宁,开启了另一种生活。她按时授课,尽心做好辅导员工作,还认真规划着自己的学业。

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画面中,肖雁宁正在全神贯注地给学生上游泳课。

“这是属于我的另一种成长。”肖雁宁8岁就被选入四川省花游队,她早已习惯了在高强度重复训练中度过每一天,也习惯了与各种比赛带来的高压相伴。在摘得青春的最大桂冠后,她毅然投身到自己规划的新阶段,努力去适应、融入,收获着新的喜悦。

3月月初,在接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表彰后,肖雁宁匆匆回到泳池边。熟悉的流水声和消毒剂的味道,让她感觉像是回到了老友身边,而她也正游进属于自己的另一种成长。

现在,她是泳池边亲切的肖老师,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作为肖老师,肖雁宁基本上每天要在8点前抵达学校。她是川大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本科班的辅导员,班里的38位同学都是来自各个项目的运动员。每天上午,在同学们上课时,她就坐在一边旁听。她很享受这样的校园氛围,“有时候和他们一起听,有时候就看自己的书。”

到了下午,她会赶到游泳馆,为全校学生上游泳的选修课。特别是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她更是耐心地教导他们游泳。

今年27岁的肖雁宁,在新的角色中有了很多新的体验。早上她可以小小地赖床一下;即使在工作日,下班后也能去逛街、聚餐;学生会向她倾诉成长的烦恼、学业的压力、恋爱的困扰。

若是把时间倒回一年前,那时正值巴黎奥运周期的最后冲刺阶段。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里,花游队的训练时间最长,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在水里泡十多个小时。

那时的肖雁宁,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在奥运会前5个月,她的手掌不幸骨折。但在去年2月的多哈游泳世锦赛中,她用骨折的右手一共完成24次托举,与搭档队友一起摘下该项目3枚金牌。

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持续治疗中的她,直到抵达巴黎后才正式下水训练。而之后的故事,迎来了最梦幻的结尾。8月6日晚,中国花游队在集体自由自选比赛中力压群芳,总分排名第一,摘得了我国在该项目的首枚金牌。

在那个圆满的盛夏,鲜花、掌声、聚光灯都聚焦在她身上。在她的家乡达州,路边的大屏上滚动播出着庆祝她夺冠的喜讯。她被票选为最美运动员,走在大马路上会有人跑上来要签名。作为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的一员,她还经历了为期5天的港澳之旅。港媒形容“名单中几乎囊括所有港澳市民所熟悉的国家队人气运动员。”

但肖雁宁不是一个会沉浸在过去荣誉中的人。在港澳行结束的第二天,她就到四川大学办理了入职手续,正式成为泳池边的肖老师。

“人生很长,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肖雁宁记得那是平常的一天,“翻篇,开启新篇章,这是作为一名运动员必须的能力。”

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照片里,肖雁宁漫步在川大校园,开始习惯另一种生活。

运动员这个角色,几乎伴随着肖雁宁的成长。8岁那年,因为体弱被送去学习花样体操的她,在同龄孩子读小学的年纪,就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在被四川省花样游泳学校校长高举英看上后,要不要离开家乡,去成都学花游。

“那时我们家里只有舅舅和外公外婆同意,其他人都反对。”长大后的肖雁宁非常理解长辈们的犹豫,这是一条少数人走的路,也是一条越往后走越难的路。

于是,从最初决定先到成都练习见见世面,到入选省队,再到进入国家队,肖雁宁是在花游队中一步步长大的。她记得在每个阶段,身边都有伙伴离开;记得小时候练习水下憋气时,从最开始的一分半,硬生生练习到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中途还因为窒息失去意识,缓缓下沉。

但对比训练中的千锤百炼,她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教练对他们在为人处世上的教育。“比如说外教对我们很好,到了圣诞前,教练就会提醒我们,要给外教老师送上祝福。”

从训练到做人,如同在白纸上作画,在集体中长大的肖雁宁被一点点锻造成为现在的模样。相应的,花游队的日常已经深深刻进了她的生物钟。每天7点起床,开始训练,中午午睡后继续训练,一个动作需要重复千百遍,一周只有周日休息。对她而言,国家队就是她的家,回四川时,她从宿舍整理了整整7、8袋行李。

大多数顶级运动员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取得成绩之前,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训练、生活,生活枯燥单纯。成为冠军之后,鲜花掌声、沸腾追捧,他们瞬间从一种极致的简单,进入另一种极致的热闹。

肖雁宁选择赶紧从极致的热闹中抽身,进入下一阶段的生活。事实上,从很久之前开始,她就开始思考自己转型之后的路,也为此焦虑过。她发现,大多数时候,运动员们的选择都是转做教练或者是成为老师。“我喜欢校园,也想继续学习,所以我们家人和我都觉得,进入校园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迅速进入新角色的肖老师,自我调整和改变也体现在各种细微之处。例如最近,在经历了晚上10点后接到学校电话,去处理学生的事情后,她默默将自己手机的静音时间调整到了凌晨之后。

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回顾巴黎奥运会,中国花游队在集体自由自选比赛中力压群芳,总分排名第一,摘得了我国在该项目的首枚金牌。

成为肖老师之后,肖雁宁迅速补齐着自己错过的一些成长。她开始自己去办理各种证件,安排生活,规划下一步的学习。“我后面就想去旁听一些别的专业的课程,像计算机这种,我对前沿的科技总是充满兴趣的。”

忙碌的日常让肖雁宁几乎不会去回忆那些璀璨的欢呼和掌声,她很理智,“回忆就是回忆,不具备任何力量。”在她的游泳课上,很多同学甚至并不知道眼前强调细节动作的老师是位奥运冠军。

但同时,她也越来越明显感受到了运动员生涯所赋予自己的珍贵特质。“我觉得小的时候我是那种很娇气的人,有一点点磕碰或者累了我就会受不了,就会去逃避。”肖雁宁觉得,经过漫长的训练以后,她成为了一个内心很坚强很坚定的人,“我再也不会遇到问题时选择逃避或者放弃,相反,我会积极面对和解决。”

类似的品质,她在学生身上也有发现。一位完全没有游泳基础的同学,在4堂课内就学会了游泳。感到吃惊的她询问后才得知,那位男生在私下自己不断练习。“就是那种不放弃的劲儿,特别打动人。”

从花游赛场到川大课堂,肖雁宁的华丽转身

再次回顾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花游队的辉煌时刻,他们在集体自由自选比赛中力压群芳,总分排名第一,摘得了我国在该项目的首枚金牌。

她沉醉于这样的发现,并迫不及待想要多做点儿什么。刚到川大时,肖雁宁就想在学生中推广花游,但是很快她发现不行,这是一项太看“童子功”的运动,除了水下动作,还有舞蹈艺术等综合技能。于是,她又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能从过去的训练经验中提炼出类似方法论的东西,可以教给学生。

“我和同学们有聊过,他们有的以后想做教练,也有想去小学、初高中做老师的。”肖雁宁觉得这是一种共同的托举,有人在向着顶尖运动员跋涉,也有人在为底部和中部的力量做支撑,“这才是真正的全民体育全民健身。”

当然,她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再继续深造学习下去,去读个博。但不管怎样,她都拥抱关于未来的所有可能。

如同她告诉教练的,“如果需要,我也随时可以回到赛场。”

奥运冠军肖雁宁从花样游泳赛场转型为四川大学教师的故事。她在新角色中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也回忆了运动员时期的艰辛与荣耀。肖雁宁积极适应新角色,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思考将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她对未来充满期待,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回到赛场,都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196.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