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亿注入四大国有银行,为经济刺激铺好路? 5200亿天量资金入银行,能否稳住金融防线?

周末传来的5200亿天量资金注入4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消息,介绍了资金来源、投向及目的,解释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含义和作用,回顾了历史上财政注资银行的情况,分析了此次注资的原因和意义。

5200亿注入四大国有银行,为经济刺激铺好路? 5200亿天量资金入银行,能否稳住金融防线?

周末时分,金融领域传来一则重磅消息。高达5200亿的天量资金即将注入4家大型国有银行。其中,5000亿资金由财政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提供,而剩下的200亿,则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中国烟草这三家巨型央企,以及中国烟草旗下的双维投资。

5200亿注入四大国有银行,为经济刺激铺好路? 5200亿天量资金入银行,能否稳住金融防线?

这5200亿资金的投向明确,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成为此次资金注入的对象。注入资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这4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当看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这个专业术语时,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简单来说,它可是银行最为关键的红线指标,反映的是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核心一级资本 / 风险加权资产 × 100%。这里的分子“核心一级资本”,通俗来讲就是银行自己的钱,像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的总和;分母“风险加权资产”则是根据银行放贷、投资等业务的风险系数计算得出的资产总和,例如房贷风险权重为50%,高风险贷款为100%。

对于这个指标,我们了解其概念即可,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它。按照监管要求,国有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大于等于8.5%,这是最低标准。实际上,在注资之前,这四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就已经高于这条红线。注资之后,高的如建行接近15%,低的像邮储银行也达到了11.07%,都远超8.5%的红线标准。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之后,会带来三个明显的好处:

其一,银行的自有资金增多,意味着其应对坏账、投资亏损的能力更强。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在这些银行存钱会更加安全。

其二,银行可发放的贷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增加5000亿核心资本,按照8倍杠杆计算,将多出4万亿的信贷资产。

其三,高充足率能够提升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对银行的评级,从而对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不过,财政直接出手注资银行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仅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1998年。当时金融危机刚刚结束,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阶段,银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资本充足率仅为3.7%,官方公布的坏账率高达25%。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行承接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这相当于给银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手术”,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次是从2003年至2007年。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主动推动四大行走向市场。第一步就是推动它们进行股改上市。财政部动用了外汇储备的资金,通过中央汇金分别向工农中建四大行注资150亿美元、190亿美元、225亿美元、225亿美元。经过注资、处置不良资产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操作,四大行最终实现了A+H上市。这次大规模注资之后,银行业成为了各方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各种资本都渴望拿到银行牌照。

而第三次,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这一次。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推出这样一项重大政策呢?这就需要回到前面提到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简单来说,就是分母(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过快,而分子(核心一级资本)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据中金测算,如果仅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可能会出现5000亿到2万亿的资金缺口。因此,必须依靠财政出手来解决这个潜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些国有大行是放贷的主要通道,超过60%的资金都是通过它们发放出去的,这是国有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所以分母的增速相当大。然而,分子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银行的净息差收窄,去年四季度仅为1.46%,这对银行的利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分红也有要求,国有大行的分红比例普遍保持在30%左右,这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利润。

分子分母的这种变化,使得银行不得不高度关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这个红线指标,其实质就是不断被提及的金融风险问题。当前,“降准降息”只是时间问题,要刺激经济还需要通过银行这个管道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放。所以,现在财政出手,就是为了保养好银行这个资金放水的管道,提高银行放贷的上限规模。这样,当产业政策和消费刺激的组合拳出台后,银行才有能力提供实质性的资金援助,真正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目标就是通过资金的投放来刺激经济,同时确保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稳健,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围绕5200亿资金注入4家大型国有银行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资金来源、投向和目的,解释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和作用,回顾了历史上财政注资银行的情况,深入分析了此次注资的原因和意义,指出这一举措是为了应对金融风险、刺激经济发展,确保银行在经济刺激过程中稳健运行。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248.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