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儿童肥胖难题,中医有一套

本文聚焦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深入探讨了从中医角度如何解读这一现象,介绍了中医药在早期防治方面的方法,以及强调了中西医、家校协同在孩子“减重防胖”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下,全国多家医院纷纷开设体重管理门诊,这一现象使得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那么,从中医视角来看,为何“小胖墩”的数量日益增多?中医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减重?中西医怎样携手“协同防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先天体质与不良习惯催生“小胖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敏形象地表示:“‘少壮不减肥,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与成人肥胖症常常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情况不同,儿童肥胖症大多属于单纯性肥胖,这往往与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不足等因素紧密相关。

当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这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存在超重和肥胖的情况。

从中医的理论分析,具有某些先天体质特点的儿童青少年,他们超重或肥胖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缺乏自控力,经常过量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零食和快餐等食物,这就导致了痰湿或湿热在体内滋生,进而引发超重或肥胖。此外,运动不足会使机体的气机运行不畅,津液的运行也受到阻碍,或者学习压力大等情绪问题影响脾胃功能,这些都可能导致痰湿或湿热内生,最终引起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李敏着重强调,孩子越胖就越不愿意运动,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超重或肥胖的状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还可能并发脂肪肝、痛风、哮喘等疾病,成年后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中医药体质辨识,多途径早期防治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儿童肥胖症的总体治疗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并且要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实现减重增肌的目标。该指南中也提到了儿童肥胖症的几种治疗方法,其中中医药治疗就是重要的一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姚艳青认为:“儿童肥胖‘防大于治’,可以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体质辨识进行早期防治。”中医药能够通过个性化的方案来改善儿童的体质、调节机体代谢,其作用温和,副作用小,更容易被儿童接受。

在2024年,国家中医药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探索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综合防控体系。此次肥胖试点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单纯性肥胖儿童,每个试点地市每年初次筛查的人数不少于2500人。

记者在多家医院采访了解到,中医在防治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时,常常采用综合的方式进行整体调节。具体包括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像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丸、针灸、拔罐等),同时结合饮食调理(例如食用山药、茯苓、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以及饮用荷叶决明子茶、陈皮山楂茶等代茶饮)和运动指导(如八段锦、太极拳),以达到健脾利湿、增强脾胃功能的防治目的。

有些治疗方法在家中或者“家门口”就能够进行。专家举例说明,脾虚痰湿型的肥胖儿童在家可以食用山药茯苓粥、冬瓜薏仁排骨汤、陈皮薏米水等;儿童食积者可以饮用山楂麦芽茶;小儿推拿、耳穴压丸、穴位贴敷等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通常都能够操作。

中西医、家校协同助力孩子“减重防胖”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医院等多个方面,需要中西医协同合作、综合防治。

专家指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可以先到医院营养科,由医生制定营养饮食和运动方案,然后再到中医医院儿科,由医生根据辨证情况采用如代茶饮、针灸等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

姚艳青表示,当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应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当出现严重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或者肥胖引起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时,更需要中西医协同发挥作用。

李敏提醒道:“用药处于次要地位,规范饮食和运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在家中要严格按照营养科的医嘱执行,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避免过多供应高油高糖的食物;家长要引导孩子少买或者不买不健康的零食。

专家还为儿童青少年提出了一些“防胖”建议:尽量避免长期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防止脾胃功能失调,晚餐要适量,避免积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气血运行和脏腑修复,从根本上改善代谢功能,避免脾虚痰湿的发生;适度进行运动,防止痰湿堆积,早晨可以选择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在户外活动30分钟左右;日常要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简单活动几分钟,做做拉伸动作。

本文围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展开,剖析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先天体质和不良习惯因素,介绍了中医药通过体质辨识和多途径进行早期防治的方法,强调了中西医协同以及家校共同参与在孩子“减重防胖”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实用的“防胖”建议,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供了全面的思路和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899.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