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南京市建邺区公布的《南京市建邺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展开,详细介绍了建邺区的发展定位、战略方向、各阶段目标,以及总体格局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体系、消费空间布局和交通体系等方面的规划内容。
在4月1日这一天,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公布了《南京市建邺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为《规划》)。这份规划犹如一盏明灯,为建邺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建邺区明确提出了自身的发展定位,它将朝着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以及滨江活力宜居城区的目标大步迈进。同时,建邺区锚定了“创新引领、韧性筑基、品质提升”这三大战略方向,并且分阶段有序推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蓝图,建邺区制定了明确的分阶段目标。到2025年,建邺区要全面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当时间来到2035年,它将建成人民满意的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市中心;而到了2050年,建邺区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区。
在总体格局规划方面,建邺区将重点构建“两带四心六廊”的空间发展格局。“两带”分别是江东路发展带与滨江活力带,这两条发展带就像是两条巨龙,将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四心”则包括元通市级中心、鱼嘴未来活力中心、江东商贸中心和江心洲文旅中心。它们相互协作,形成了高端商务等商圈、休闲文旅等文体、时尚新潮与历史人文交织的现代服务业的强大聚集效应。“六廊”通过应天大街、江山大街等跨江联动廊,老城烟火活力廊,河西大街商业休闲廊,龙王大街休闲活力廊,文化体育活力廊强化区域联动,就像一条条纽带,将新城的活力与老城的烟火气紧密连接在一起。
《规划》还着重强调了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建邺区深知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因此将着力保护、利用、传承好承载中华文明基因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各类空间载体。这些载体涵盖了名城山水环境、历代都城格局;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古树名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在空间上,建邺区创新构建了“五轴十一片”的景观框架,划定了自然山水区、历史文化类、现代都市类的特色意图区,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相得益彰。
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邺区始终将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它将加强推动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文有惠民、体有康达、老有颐养,构建一个集现代教育、卫生健康、公共文化、全民健身、养老福利于一体的幸福乐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在公共空间上,建邺区还将引入设备、功能、文化等元素,进一步提升街巷的空间品质,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和惬意。
在消费空间布局上,建邺区塑造了“两主两副多点”的格局。“两主”包括元通市级商圈和鱼嘴未来商圈。元通商圈致力于打造南京都市圈消费新地标,建设高品质的商业步行空间和地下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购物体验。鱼嘴商圈则将打造服务新型商务人群的大型标志性综合商圈,集商、住、行于一身,集聚最时尚前沿的业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两副”分别是江东商圈和江岛商圈。江东商圈以金鹰、万达、世贸、吾悦为主,大力发展数字商贸,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江岛商圈则打造时尚消费、休闲文旅的复合商圈,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建邺区还将打造一批特色主题商业街区、节点商业,如南湖、云锦路、喵喵街等,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
在交通体系建设上,建邺区构建了“两横两纵”快速路骨架及“九横两纵”主干路,推动江东路、河西大街快速化改造,提高交通通行效率。此外,建邺区将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规划了11条地铁线路,包括2、4、7、9、10、13、17、18、S2、S3号线及2 – 9接驳线,新增油坊桥、鱼嘴两处车辆段。同时,同步完善“公交 + 慢行”绿色出行网络,强化公交优先战略,着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建立多元化服务、一体化组织的多层次公交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
本文介绍了南京市建邺区公布的《南京市建邺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涉及建邺区的发展定位、战略方向、各阶段目标,以及总体格局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体系、消费空间布局和交通体系等多方面内容。规划体现了建邺区全面、系统的发展思路,旨在打造一个经济繁荣、文化丰富、环境宜居、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城区。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