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四月退票损失近万,机票退改规则亟待优化! 高额机票退改手续费,旅客权益谁来保障?

本文聚焦山西运城高先生购买机票后误操作退票损失近万元的事件,揭示了机票退改难、退改贵的行业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提出应借鉴高铁采用阶梯式收费政策,并呼吁各方推动机票退改规则更加合理透明,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期,高额机票退改手续费的现象再度引发关注。来自山西运城市的高先生,在2月27日通过某旅行平台精心为家庭购置了8月份从北京往返东京的机票,这5套往返含税的国际机票涉及5名乘机人,总价达到了15113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先生在改签操作时不慎误点成“退票”。此后,他与平台进行了多次艰难的协调,最终平台仅退款5221元。经过仔细分析,这退款的5221元应是每套机票的税费和与之相关的保险费用,而高先生损失的近万元全部为机票票面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旅客退票的时间是在起飞4个多月之前,从常理来看,这么长的时间对于机票的后续出售影响是比较小的。基于大众朴素的认知,既然不会对航空公司后续销售机票造成太大阻碍,那为何旅客却要承担如此高额的退票费用呢?高先生所遭遇的高额退票费并非个例,众多网友也对此感到十分不解,纷纷质疑:收取如此高昂的退票费,其依据究竟是什么呢?

事实上,机票退改难、退改贵的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发生在消费者与订票平台之间的退改纠纷更是屡见不鲜。早在2018年,就曾出现过“机票6415元退票费9262元”的奇葩事件,当时该事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2月,也有旅客购买一张1800元的机票,退票费竟高达1500元。除此之外,近年来第三方购票平台还暴露出了“机票价格与行程单不一致”“退高买低”等销售乱象。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消费者高先生很可能是购买了“不得退改”的特价机票。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施行的《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现在已不再对航空公司退改签费率作具体要求,客票退改签规则只需尽到告知和公示义务即可。

特价机票包含一定的约束性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提前4个多月退票也“不得退改”,这显然会让消费者处于极度被动的局面。消费者表面上看似享受了特价的优惠,实际上却承担着可能失去全部“本金”的巨大风险。在此,我们不妨参考高铁的做法,机票退改政策完全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收费政策,根据退票时间距离起飞时间的长短来合理收取费用。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年初,多家航空公司积极调整了退改签规则,不仅扩大了免费退改范围,还下调了退改费用。一些航司还推出了票价降低允许免费退票的优化政策,这些举措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肯定。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极大,需要改变既定行程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机票、酒店、演唱会门票等“预支消费”的变更风险,确实需要有更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

既然这起事件已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接下来,包括航空公司、订票平台在内的各方,有义务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下,共同努力推动机票退改规则更加合理、更加透明,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出行体验。

本文围绕高先生机票误退损失近万事件,揭示了机票退改领域长期存在的难、贵问题及销售乱象,分析原因后提出借鉴高铁采用阶梯式收费政策的建议,并肯定了部分航司优化退改规则的做法,呼吁各方合力完善机票退改规则,保障消费者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464.html

(0)
IsaiahIsaiah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