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市红十字会第五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现场,捐献志愿者刘志严因父亲捐献遗体器官的大爱之举,自己也成为了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时介绍了近年来眉山遗体器官捐献的情况,包括登记人数增加、各年龄段参与情况以及当地举办纪念活动等内容。
在清明前夕的4月3日,眉山市红十字会举办了第五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活动现场,捐献志愿者刘志严手持父亲的捐献证书,声音虽哽咽但语气坚定地说道:“在父亲完成捐献的当天,我也签下了捐赠登记表,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活动现场。古良驹摄。)
今年1月,刘志严的父亲刘银海走完了人生的旅程。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捐献的眼角膜让两位患者重获光明,遗体则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珍贵资源。刘志严透露:“家族多位亲人曾饱受病痛折磨,父亲希望为医学进步尽最后一份力。”正是父亲这种无私的大爱之举,激励着刘志严毅然接过了这份“生命接力棒”。
(家属在纪念碑上找寻自己亲人的名字。古良驹摄。)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死观的转变以及红十字会的持续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在眉山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当地登记人数已达12499人。其中,18 – 35岁的青年占比近80%,成为了捐献的主力军。
眉山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代丽彬介绍说:“不仅是年轻人,老年群体也在快速增加。”许多老年人虽然不熟悉网络登记,但会主动上门咨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登记自己的捐献愿望。代丽彬感慨道:“他们看得很通透,希望实现人生最后的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令人感动。”
(群众排队献花。古良驹摄。)
为了铭记这些无私的奉献者,眉山市自2011年在莲花公墓建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基地以来,已连续五年举办纪念活动。从2010年至2024年,136位捐献者的姓名被镌刻在纪念碑上,见证着生命的另一种延续。今年,第二块崭新的纪念碑正式启用,继续书写着这份人间大爱。
眉山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块石碑、一束鲜花、一次默哀,都是对生命馈赠者最崇高的致敬。我们期待更多人加入这项传递希望的事业,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绽放光彩。”
刘志严因父亲捐献遗体器官而成为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展现了眉山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当地捐献登记人数不断增加,各年龄段积极参与,体现了社会生死观的转变和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新认知。眉山市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启用新纪念碑等方式,铭记捐献者的奉献,同时呼吁更多人加入,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