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理财走红,专家提醒这些要点!

本文聚焦于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理财现象,记者通过调查、测试及采访专家,深入剖析人工智能理财建议的可靠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理财市场也不例外。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兴奋地分享:“我用AI给出的理财建议,居然真的赚到钱了!”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关注。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理财、投资等场景中尝试采纳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与此同时,多家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方案以及资产配置策略。

然而,人工智能在理财方面究竟靠不靠谱呢?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理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专门的测试和采访。

记者向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理财顾问,请帮我规划一下,10万元该如何进行消费投资,并请说明理由和参考资料来源。”在开启“深度思考(R1)”和“联网搜索”功能后,DeepSeek迅速给出了答案。它表示:“以下是为您量身定制的10万元消费投资规划方案,结合当下市场环境与消费金融逻辑设计,分为‘消费价值’提升与‘财富增值’两大维度,其中消费价值提升方案4万元,财富增值方案5.5万元,极端风险缓冲5000元……”记者仔细查看发现,DeepSeek给出的建议中包含了核心配置逻辑、理论依据与数据来源、动态调整建议等内容。

不过,在生成回答的结尾处,DeepSeek明确标注“本回答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记者进一步阅览其给出的参考资料,发现这些参考文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参考资料来自2024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上,这类信息的参考价值已大打折扣。此外,在理论依据方面,DeepSeek参考了很多国外知名大学的研究模型,这可能忽略了国内居民的偏好习惯,其适配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为了更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理财建议的可行性,记者带着这些回答咨询了金融领域的相关专家,并请专家进行具体分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总体来看,此次给出的理财投资方案充分考虑了资产多元化配置,兼顾风险、收益、流动性等多个方面。”但他也指出,在资金配置上,该方案对日常生活消费关注较少,投资领域过于分散,并且配置海外基金等建议较为理想化,同时这种方案对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有着较高要求。

娄飞鹏特别提醒:“由于数据质量和模型训练等方面的原因,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幻觉’等问题,生成不准确的回答。因此,对于人工智能提供的建议应保持谨慎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核实和判断,确保建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业内专家表示,现阶段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发挥的作用,在理财投资等方面应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建议。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在准确性、科学性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现阶段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作为决策工具。他还强调:“必须看到,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加快应用可能产生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在应用大模型过程中,应将强化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保护的理念内化于心,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严密的措施确保数据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理财现象的调查、测试及专家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理财建议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如考虑资产多元化配置等,但也存在参考资料局限性、适配性不足、可能出现“幻觉”等问题。提醒投资者在理财投资中要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作用,避免过度依赖,同时要注重数据信息和隐私安全保护。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50.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