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汽车版图洗牌:“百万俱乐部”谁主沉浮?,传统车企转型之痛,汽车产业新版图待绘就

本文聚焦2024 – 2025年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的相关政策举措,分析了各省份汽车产量排名变化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指出汽车产业竞争激烈,传统车企亟待转型,未来产业版图将在重组调整和技术迭代中发生新变化。

全国汽车版图洗牌:“百万俱乐部”谁主沉浮?,传统车企转型之痛,汽车产业新版图待绘就

在当今时代,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郑重发言。作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将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以应对当下“内卷式”竞争的严峻局面。辛国斌建议汽车行业企业要转变发展思路,从单纯注重规模增长向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把竞争的重点从拼价格转移到提升质量、优化服务上来。同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也在论坛上抛出重磅消息,明确提出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旨在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一决策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全国汽车产业版图再次迎来风云变幻。回望2024年,变革的信号其实早已初露端倪。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细致梳理,结果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总产量达到了3155.90万辆,成绩斐然。而汽车产量破百万的“百万俱乐部”省份也从11个扩容至12个,展现出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其中,广东、北京成功“守擂”,继续保持着在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而安徽、江苏、陕西等省份则借助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全国排名的显著上升。然而,上海、湖北、吉林等省份却因为传统车企增幅放缓,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排名下跌。这种高频的排名变化,深刻地反映出汽车产业市场竞争的高度白热化。从产能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无疑已成为支撑汽车产业新一轮增长的关键动力。2024年,在全国跻身汽车产量“百万俱乐部”的12个省份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50%的省份增加到了6个,分别是广东(63.39%)、江苏(52.74%)、上海(67.75%)、陕西(68.32%)、浙江(54.43%)和广西(69.02%),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4个,这一数据的变化充分彰显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势。面对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趋势,国务院国资委迅速行动,启动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行动方案。同时,广东、安徽、重庆、浙江、吉林、北京等省份也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将通过建设产业创新实验室、推进智驾试点、完善充放电网络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新一轮产业重组调整的大背景下,全国汽车产业版图必将再度迎来新的变化。

全国汽车版图洗牌:“百万俱乐部”谁主沉浮?,传统车企转型之痛,汽车产业新版图待绘就

“百万俱乐部”变局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推动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显然,重塑竞争优势是此次产业重组调整的关键目的。那么,从当前全国汽车产业版图分布来看,哪些省份的竞争力更强呢?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数据分析给出了答案。2024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3155.90万辆,汽车总产量破百万的“百万俱乐部”省份扩容至12个,广西凭借全年110.84万辆的汽车产量成功拿到了“百万俱乐部”的入场券。广东作为汽车工业大省,依旧稳坐“头把交椅”。2024年,广东全省汽车产量达到570.74万辆,同比增加52.44万辆,总量领先排名第二的安徽超300万辆,继续稳居全国首位。从整车企业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广汽、比亚迪和小鹏等一批头部及新势力车企总部均位于广东,其中2024年广汽和比亚迪汽车产量分别达到191.66万辆、430.4073万辆,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同期,安徽、陕西两省成为2024年汽车产量排名大幅上升的“黑马”。这两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均落地了比亚迪生产基地。其中,安徽全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3.23万辆,增幅位居全国之首,拉动汽车总产量达到262.03万辆,跃升全国第二。除了2024年贡献了约95万辆整车产量、2025年产量预计将达132万辆的比亚迪合肥工厂外,目前安徽省内还集聚有江汽、奇瑞、蔚来(中国总部)等一批整车企业总部,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与安徽相比,陕西集聚的车企总部数量相对较少,但头部车企落地工厂的产能优势突出。2024年,陕西全省汽车产量达到175.35万辆,同比增长28.34万辆,其中比亚迪在陕整车产量达到107万辆,占比亚迪全球产量的1/4,吉利在陕基地产量52万辆,约占吉利汽车集团总产量的1/4,拉动全省汽车产量排名从2023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24年的第7位。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头部整车企业的发展态势对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同期部分传统车企增长“失速”,也对不少省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冲击。从排位来看,2024年上海、湖北、吉林等省份汽车产量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下降3位、3位和1位,从产量上看,上海、湖北、吉林的汽车产量也已分别连续2年、7年和5年下降。区域汽车产量连续下降的背后,是上汽、东风、一汽等一批传统车企增长幅度的相对放缓。2024年,上汽集团产量为401.02万辆,同比下滑20.20%,销量为401.30万辆,同比下滑20.07%。除去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3.4万辆、同比增长9.9%外,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资品牌销量分别下降5.51%、56.54%和4.49%。东风汽车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轨迹。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年产量为188.1204万辆,同比下降10.4%,其中以岚图汽车、猛士科技等子品牌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2%,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合资品牌产量则分别下降14.1%和28.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的到来和一批国产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传统车企发展模式转型亟待加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从频频洗牌的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也透露出另一个信号:高频的排名变化背后,是汽车产业市场竞争的高度白热化。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竞争力。因此,将加强汽车市场价格监测,严格市场监管,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招商引资,按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辛国斌也表示,将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加快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汽车生产准入管理改革,修订准入审查技术要求。

全国汽车版图洗牌:“百万俱乐部”谁主沉浮?,传统车企转型之痛,汽车产业新版图待绘就

“头部玩家”下一程

从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发展目标来看,此次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背后还有两个关键词:新能源、智能驾驶。为何如此关注新能源?信号其实就藏在2024年汽车产业版图之中。从产能结构看,2024年,在全国跻身汽车产量“百万俱乐部”的12个省份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50%的省份增加到6个,分别是广东(63.39%)、江苏(52.74%)、上海(67.75%)、陕西(68.32%)、浙江(54.43%)和广西(69.02%),比2023年增加了4个。从增量上看,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加108.60万辆,增幅领跑全国,重庆(45.29万辆)、江苏(49.28万辆)两省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幅均超过40万辆,安徽(35.46万辆)、浙江(32.39万辆)、广西(32.88万辆)三省份产量增幅均超过30万辆。同期,汽车“百万俱乐部”中共有8个省份新能源汽车增量高于汽车总增量。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支撑汽车产业新一轮增长的关键动力。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增长趋势,国务院国资委已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行动方案,以整车产品为突破口和核心载体,发力布局动力电池、汽车芯片、智能驾驶体系等。据悉,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实现同比增长35%,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超70%,“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关键资源也已实现自主掌控,近地生产。除央企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汽车“百万俱乐部”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广东、安徽、重庆、上海、吉林、北京等省份已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通过建设产业创新实验室、推进智驾试点、完善充放电网络等措施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中,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并提出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超1.17万个。安徽则在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省实验室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并加快汽车、新能源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今年3月,广东发布《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显示,将深化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实现城市公交电动化率100%,同时推进广州南沙城市出行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工作。近期,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未来三年,广汽自主品牌将密集推出22款全新车型,全面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并普及搭载L2等智能驾驶技术。今年2月,重庆召开“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汽车产值增长12%”的目标。同期,长安汽车正式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长安汽车从2025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长安旗下深蓝汽车也与华为正式签署全面深化业务合作协议,将全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作。伴随未来产业重组整合的纵深推进和前沿技术的加速迭代,全国汽车产业版图还远未定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本文深入剖析了2024 – 2025年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工信部和国资委的政策导向、各省份汽车产量排名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等。指出汽车产业竞争激烈,传统车企需加速转型,新能源和智能驾驶将成为未来发展关键,未来汽车产业版图会在重组和技术迭代中持续演变。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586.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